初中语文《出师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积累文言知识。
(2)了解表的一般知识以及以的用法。
(3)学习本文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
:反复诵读课文,读通文字,了解内容,体会感情。
: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和他作为政治家在治国方面的方针。
教学重难点
、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死而后已的精神。
教学方法
采用读读,议议,说说的教学方式,在读、议、说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媒体
PPT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活动设计
活动一:导入
师揭示课题,生板书课题、解题、简说诸葛亮。
活动二:听读
1. 听读
2. 正音
崩殂(c) 陟(zh)罚 臧否(zāngpǐ) 以遗(wi)陛下 裨(b)补
阙(quē)漏 行(hng)阵 和睦倾颓(qīngtu) 猥(wěi)自
庶竭驽钝(shjinǔdn) 夙(s)夜忧叹 以彰其咎(ji) 咨诹(zōu)善道
(处理文后第一题,见P202页)
活动三:自读
1. 生自由朗读课文。任务:注意字词的读音和句子的断句;初步把握主要内容及写作思路;注意几个古今异义词。
2. 学习古今异义词。
(1) 开张:今义是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本文中的古义是开放、扩大。
(2) 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遗憾。
(3) 卑鄙:今义是品质恶劣,古义是地位低微,见识浅陋。
(4) 感激:今义是由衷感谢,古义是感动、激动。
(5)谨慎:今义是做事小心,古义是认真、慎重。
3. 生谈文章主要内容及写作思路,师点评。
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写临出师前的忠谏,提出了广开言路、执法如一、任人惟贤的具体建议。
第二部分(69段),追述刘备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精诚图报的忠心,点出出师本题,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
活动四:范读
1. 师范背,生听读。任务:勾画带有先帝和陛下的句子;体味作者感情。
2. 挑读并译、评带有先帝和陛下的句子。
活动五:理读
设问导入本版块活动:为什么诸葛亮对刘备父子情意深厚?在文中哪些段充分表露?
(一) 理读6-7段
1. 生齐读6-7两段
2. 诸葛亮在这里回顾了哪些事情?
隐居隆中、三顾茅庐、襄阳兵败、白帝托孤、南征孟获
3. 参照阅读。
(1)生读讲P193页《隆中对》第一二段、第三段前第一句。
(2)白帝托孤相关内容。
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笃,召亮於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3)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二) 理读8-9段
,最后两段表达了怎样的意
初中语文《出师表》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