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规划报告
前 言
土地开发整理是提高土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有效措施,也是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对于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土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那曲地区矿区土地复垦是依据矿山生态学、地质学、地貌学、采矿学、土地经济学、环境科学、环保学、土壤以及区域规划等理论,结合矿区特点,对开采所破坏的土地进行恢复和综合整治。它是一项综合工程技术,主要包括采矿复垦和生物复垦两个过程,其最终目的是恢复土地生产力,实现矿区生态系统的平衡。
该土地复垦项目,对缓解人地、畜牧矛盾,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和土地生态环境,促进民族团结和项目区脱贫致富都有重要的意义。为更好地开展那曲地区矿区土地复垦项目工作,特编制本规划。
那曲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土地总面积约占自治区的三分之一,其牧业经济和畜产品占全区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是西藏最重要的牧业区和肉油供应地,也是西藏的“粮仓”。
项目区所属的尼玛县成立于1993年,该县位于那曲地区的西北部,是那曲地区的牧业大县之一,距地区668公里,平均海拔4800米。九十年代初,由于那曲地区矿业管理部门才刚组建,而青海、甘肃数万名非法采矿者涌入项目区进行掠夺性采矿,采挖面积达600余公顷,采挖深度从20米到40米,在矿区(点)内的坑洞内时常发现牲畜和野生动物的尸体,给无辜的广大牧民群众带来精神上的不安和经济上的损失。项目区草原的生态环境遭到巨大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废矿区出现沙漠化逐年加剧态势;而且草场的减少,致使牲畜过渡放牧,草场严重超载,反过来也加速了草场退化。西藏当前正处于反分裂的前沿,反动势力现正在从城市转移到农牧区。这种牧矿矛盾成为反动分裂分子分裂国家和民族的借口,直接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该项目的实施对缓解当地的
“牧矿矛盾”,加强当地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防止国际反华势力利用民族矛盾进行分裂活动有很大的政治历史意义。同时项目的实施将填补我国高原土地复垦整治的空白。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从2002年4月下旬首先对项目区进行踏勘,国地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研究院受委托进行那曲地区矿区土地复垦项目的规划设计和预算编制,历时近两个月,于2002年6月初完成规划初稿。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制订的有关土地复垦的规范和规程,结合项目区的实际,努力提高规划质量,使规划成果能达到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在西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和那曲地区国土资源局的密切配合下,项目规划设计组成员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实地勘察与其他途径相结合的方式,对项目区范围内的现有基础设施状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并收集了那曲地区及项目区内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土壤、水利、相关规划、社会经济状况等资料,经过内业整理,为项目的规划设计提供了基础。整个项目规划编制程序如下:
(1)准备阶段:
设计组到实地进行踏勘,根据当地的实际和要求,制定了工作计划和技术方案,确定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和目标。
(2)收集资料:
按照技术方案的要求,收集了大量资料、图件和数据,以全面了解该项目区的土地利用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气象水文特点、自然灾害状况,以及现有的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
(3)矿区土地复垦潜力调查:
用1:10000的项目区矿区土地复垦现状图,进行矿区土地复垦潜力调查研究,查明项目区矿区土地复垦潜力的类型、数量及其分布。
(4)矿区土地复垦项目规划设计和预算编制:
在资料收集和整理潜力调查的基础上,经室内数据整理和分析测算,编制规划方案,根据放牧形式,计算草场可承载牲畜量并由此确定畜道、蓄水池、围栏、灌溉渠道的位置、形式、等级;确定产权调整方案。
(5)成果编制:
编写规划设计报告初稿,绘制矿区土地复垦项目规划设计图,编制矿区土地复垦工程预算。
(6)方案论证:
将规划设计初步成果提交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论证,提出修改意见。
(7)根据修改意见完善规划方案。
(1)通过对项目区土、肥、草、水、路及其他设施进行综合整治,提高草场质量,建设优质、高效的草场。
(2)完善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保证草场的可持续利用和生产的稳定性。
(3)改善和创造项目区良好的牧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4)增加项目区牧民劳动力就业机会,增加牧民收入,提高牧民生活水平。
(5)通过该项目实施,创造出一个高原土地复垦高效利用与矿区生态环境重建相结合的样板,填补我国高原土地复垦的空白,为我国高原土地复垦提供经验和示范效应。
(6),。
(1)分析项目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基本情况;
那曲规划设计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