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边坡抗滑桩专项施工方案
一、抗滑桩分部工程概况
1、抗滑桩设计概况
新建建筑东侧边坡沿线方向约85米内共设置20根抗滑桩,南侧边坡沿线50米设置10根抗滑桩,其间距均为2米。两个施工段,1种桩型,其截面D:2200mm;钢筋等级:HRB400级,竖向受力主筋连接采用套筒连接,接头等级为一级;桩身砼设计强度为C30。冠梁均为2400mm×1000mm,砼强度为C30,护壁砼为150mm厚,砼强度为C25。
区段
桩数
长度
桩型
设计桩长
砼强度
间距
KHZ-01
20
85m
B-1
15-20m
冠梁、桩身:C30;护壁C25
2m
KHZ-02
10
50
B-1
-
冠梁、桩身:C30;护壁C25
2m
2、地质和气侯条件
详见“第二章 工程概况 第二条”。
3、工程特点与难点
(1)本工程高边坡防护工程工程量大,防护形式多,施工工序复杂多样,由于此处地形不平整,施工中可利用的施工场地较小,给施工带来较大的施工难度。设计桩顶标高在原地面以下2米的位置,按照设计单位的要求,待抗滑桩边坡土方挖运完成后(施工范围内场地稍微平整)再进入抗滑桩施工。
(2)施工场地布置,施工安全管理、工程质量控制工作、施工前后工序组织安排等是本工程施工管理的关键。
(3)本工程边坡多是泥质边坡,强风化,遇雨易崩解塌方,开挖后应及时用三色布进行覆盖遮雨,并按设计及时对开挖的边坡进行施工防护。
(4)从外观地形地貌很难判断高边坡是否稳定,所以开挖土石方和支护必须同时进行,即每开挖一段边坡就要及时进行抗滑桩施工。
4、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
(1)施工要求:项目实行目标管理,高度重视,利用先进技术,精心组织,精心施工,优质、高速、低耗完成工程施工。明确管理责任目标,做到岗位明确,责任到人,对每个工序都进行层层落实,层层把关。
(2)质量目标:确保本项工程质量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
(3)工期目标:力争 天完成本项工程施工。
(4)安全生产目标:杜绝重大伤亡、设备隐患、火灾事故,把各种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5)文明施工目标:执行现场标准化管理,创文明施工现场。
(6)服务目标:与各方密切配合,为本项工程施工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
(7)技术保证条件
①熟悉图纸、会审施工图,领会施工组织设计意图。提出主要材料、施工机具规格和需用量计划,并逐步落实供货单位及进场时间。
②对业主提供的坐标和水准点进行复核,做好控制桩位和半永久性水准点的布设,作出放线测量报告并及时与建设方会签。
③搭设施工临时设施,敷设现场临时水电供应管线。
④确定设备设置位置,按顺序组织设备就位安装。
(8)施工协调:
①积极参与包括业主、监理、设计、地质、施工等各方协调会议,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②服从公安、环卫等政府部门的安排,认真处理好与周边单位的关系,减少外来干扰,把主要精力投入施工,决不能因外界矛盾而影响施工。
③及时协调各班组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做到人尽其能、物尽其用。
(9)施工工艺:按抗滑桩施工工艺流程图组织施工。
(10)测量放样:
开始施工前,项目部组织测量人员对业主所提供的平面、高程控制点(网)及其成果进行复测,确认无误后进行控制桩加密,并形成测量成果,作为以后现场施工测量控制的重要依据。并对拟使用于工程的测量器具进行检查,确保测量仪器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并且要求测量人员持证上岗。
另外,在进行每次测量时,全站仪要根据当时大气压强、气温和大气湿度进行常数修正,对水平角和各边长距离进行测定。测量等级按二级导线三等水准进行控制,并能满足下列精度要求:相对闭合差:1/5000;边长丈量相对中误差:1/10000;测角中误差:8″;方位角闭合差:16″ (n为测站数)。控制桩高程测量中三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每公里高差误差小于2mm;往返校差,复合闭合差:4 mm(L为公里数)。根据设计定位条件和已布设的测量控制网, 利用全站仪依次准确放出各桩位,并进行闭合校正,钉上木桩,并以桩上的铁钉作标记,用砼固定木桩,桩位经施工人员
自检、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联合验收后即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11)根据滑坡的成因、场地施工条件、安全可靠和经济实用等原则,同时考虑到滑坡体整体稳定,计划采取减载、支护、排水及坡面防护同时施工的措施。
高边坡施工总的原则:开挖一级、防护锚固一级;逐级开挖,逐级防护。
(12)对高边坡地下水足够重视,完善综合排水设施。必要时采取井点降水措施,为抗滑桩施工提供有利条件。
(13)施工开挖过
高边坡防护工程边坡抗滑桩专项施工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