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形成及改革方向
<a rel='nofollow' onclick="();return false;"
href="#">
◆ 中图分类号::A
内容摘要:本文在介绍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阐述了联系汇率制度的优点和缺点,提出了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香港 港币 联系汇率
香港是典型的小型开放经济,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而且外部因素在香港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大。在外部因素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要维持其外向经济的优势,并尽可能避免外来因素的冲击,汇率稳定是小型开放经济体系货币政策目标的惟一选择。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形成及运行机理
香港所采用联系汇率制度可以说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产物。1866年6月香港开始发行港币,实行银本位制,此后实行纸币本位制和固定汇率制,1972年7月港币与美元挂钩。1974年到1983年的 9 年之间,香港改用浮动汇率制。后期鉴于港币在外汇市场上暴跌,1983年10月 17日港英当局决定接受经济学家格林伍德的建议,建立一个钉住美元的汇率体系,。
联系汇率是与港币的发行机制高度一致。香港没有中央银行,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由商业银行发行钞票的地区之一。外汇基金是香港外汇储备的唯一场所,是港币发行的准备金。香港联汇制基本形式是政府设立一个外汇基金,有发行本币现钞资格的银行须按固定汇率()在外汇基金存入100%的外汇储备,换取无息的“负债证明书”,作为发行港币的依据。目前,香港的发钞银行有三家: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中国银行,各自的发钞比例顺次为80%,15%,5%。其他持牌银行向发钞银行取得港币时,也要以百分之百的美元向发钞银行进行兑换。
从理论上讲,当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出现差异时,联系汇率制度下存在两种可能的内在稳定机制。一方面,政府通过对发钞银行的汇率控制,维持着整个港币体系对美元汇率的稳定联系;另一方面,通过银行与公众的市场行为和套利活动,使市场汇率一定程度地反映现实资金供求状况。联系汇率令市场汇率在
1∶,并自动趋近之,不需要人为去直接干预。市场汇率则充分利用市场套利活动,通过短期利率的波动,反映同业市场情况,为港币供应量的收缩与放大提供真实依据。
在现实中,香港的联系汇率制下存在的两种可能的内在稳定机制并不能完全保证汇率的稳定,原因是香港同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通货膨胀、对外贸易等方面存在差异。联系汇率问题之解在两个极端,要么固定不变,要么完全放开,联系汇率制度的优点和缺点都源于它不能动,尤其在金融动荡时不能动。如果联系汇率可以调整,那就必须完全放开,将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形成及改革方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