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基本知识止血药活血化瘀药
中药学基本知识止血药活血化瘀药中药学基本知识止血药活血化瘀药
第十一章 常 用 中 药
第十一节 止 血 药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1、掌握概述部分的含义、功效及主治病证、性能特点、使用注意。掌握白及、三七、小蓟、艾叶的分类归属、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
2、熟悉仙鹤草、槐花的分类归属、功效及主治病证、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3、了解本节药的配伍应用;了解白茅根、蒲黄的分类归属、功效、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
概念: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性味归经:苦、甘、酸(涩);寒、温;归肝、心经。
功效:凉血止血;收敛止血;化瘀止血;温经止血。
按:现代研究证明,止血药的作用机制有如下几种:
⒈增加血液凝血因子,促进凝血过程、缩短凝血时间。
⒉收缩血管,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血管壁功能。
⒊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
概述
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
应用:血证——体内外各种出血。
分类:
⑴按部位:
①内出血——吐血、喀血、便血、尿血(血淋)、崩漏等;
②外出血——创伤出血,皮下出血及口、鼻、耳、牙龈、目等出血(统称“衄血”)。
⑵按病因病机:①血热出血;②虚寒出血;③瘀血出
血;④创伤出血(不内外因)。
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
配伍:
⑴血热出血——清热药;
⑵虚寒出血——益气温阳药;
⑶瘀血出血——行气活血药;
⑷急暴出血——益气固脱药。
⑸下部出血——益气升阳药;
⑹上部出血,如吐衄——降气药。
使用注意:遵守“止血不留瘀”原则,使用凉血止血、收敛止血药时可酌配行气活血药。
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
分类:凉血止血药;化瘀止血药;收敛止血药;温经止血药。
按:炒炭止血问题。古人云:“烧灰诸黑药,皆能止血”;“红见黑即止”。部分药炒炭后性转涩,可增加吸附、收敛性质,能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但也有些药止血须生用,甚至鲜用效果才佳。
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
来源:兰科白及的干燥块茎。
炮制:生用;碾粉。
性味归经:苦、甘、涩,微寒。归肺、胃、肝经。
白及
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
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本品质粘味涩,功专收敛,入肝经血分,可收敛止血;
苦而微寒,可入血分泄热而消肿;甘而兼补,可走肌肉
生肌。
应用:1、内外各种出血——尤善止肺、胃出血。
2、痈肿、烫火伤、手足皲裂、肛裂等。
用量用法:10-15克;散剂2-5克。
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
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
中药学基本知识止血药活血化瘀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