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法则:
同源染色体:
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形态大小相同,减数分裂前期相互配对的染色体。
转录:
以DNA分子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的原则,合成一条单链RNA。细胞中DNA分子携带的遗传信息被转移到RNA分子中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
半保留复制:
DNA的两条单链分别作为模板复制与之互补的单链。
同义突变(沉默突变):
不改变氨基酸顺序的碱基替换。
错义突变:
使氨基酸密码子发生置换的碱基突变。
无义突变(终止突变):
产生终止密码的突变,使翻译提前终止,产生残缺蛋白质。
连读突变:
终止密码变为有义密码,产生延伸的多肽链。
移码突变:
改变原有密码子读框,产生氨基酸顺序变异的多肽。
自由组合定律:
在配子形成时各对等位基因彼此分开后,非等位基因自由地组合到配子中。
第1页/共57页
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是在染色质复制1次之后,要经过两次核分裂,结果子细胞所含的染色体数比亲代细胞减少了一半,故称为减数分裂。
内膜系统:
包括细胞内由膜包被的细胞器或片层结构,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和分泌泡等。
流动膜蛋白结构——流动镶嵌模型:
;
,膜内外不对称;
。
双名法:
物种的拉丁文学名,由属名和种加词构成。是由林奈确定的生物命名法。(林奈双名法的缺点:不考虑进化关系;经常会有命名变化)
同功器官:
两种动物身体上功用相同,形状相似,但来源和基本结构完全不同的器官。
同源器官:
不同动物的器官,功用不同,形状相异,但来源和基本结构却相同。
(原始)合作:
彼此有利,分开能独立生活。
生态系统:
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通过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生态学功能单位。
第2页/共57页
种群:
在一定的时空内,能自由交配并能繁殖后代的同种个体的总合。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也是物种繁殖的基本单位。
物种:
生物的种是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以及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外表相似,无生殖隔离。(种既是生物分类的单元,又是遗传单元和生态单元。)
生物多样性:
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综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包括4个层次,即物种、遗传、生态系统、景观多样性。
群落演替:
生物群落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不断由新的物种组合取代旧的物种组合,群落类型不断更新,这种按一定顺序出现新旧更替的现象称为群落演替。
静息电位:
神经元静息状态下膜内外的电位差称为静息膜电位。
动作电位:
由于神经冲动造成的膜电位周期性变化,即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到外负内正,再到外正内负的过程。
第3页/共57页
阈刺激:
引起有机体反应的最小刺激称为阈值。小于阈值的刺激,机体不发生反应。
全或无定理:
当一个阈上刺激到达神经元,不论它的强度如何,一律引起同样的全力发放。而阈下的刺激有机体不发生(无)反应。
神经元:
即神经细胞。
突触:
轴突与树突(或胞体)的接点叫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
半变态:
它们在水中产卵,幼虫即在水中生活。幼虫称稚虫。其形态和成虫有很大差别。(幼体在各个方面与成 虫有明显的分化现象)如蜻蜓。
完全变态:
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生活习性往往不同。
渐变态:
经历若虫期,若虫的生活习性和成虫一样,形态和成虫也相似,只是翅未长成。生殖器官未成熟。若虫蜕皮几次,翅生成,即为成虫。
孤雌生殖(单性生殖):
由雌体产生的雌性配子或卵细胞不经过受精,单独发育成子代的生殖方式。
细胞全能性:
体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第4页/共57页
限制性内切酶:
是一类在原核生物中发现的可以识别 特定的DNA碱基顺序并将其切开的酶。
I型限制性内切酶:可催化宿主DNA的甲基化 。不产生确定的限制片段和明确的条带;
II型限制性内切酶:产生确定的限制片段和条带,因此是三类限制性内切酶中唯一用于DNA分析和克隆的酶;
III型限制性内切酶:要求识别位点是反向重复序列。
全能干细胞:
具有能够发育成为各种组织器官和完整个体潜能的细胞。
干细胞:
是指可以自我更新并可分化的未分化细胞。
胚胎干细胞:
当受精卵分裂发育成囊胚时,内层细胞团的细胞即为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能分化出成体动物的所有组织和器官。
操纵子:
是原核生物基因表达和调控的一个完整单元,其中包括调节基因、启动子、操纵基因、结构基因。
双受精:
被子植物受精过程中,两个精核中一个与卵核融合形成合子,另一个与极核形成胚乳,作为发育时的养料。是
复旦大学现代生物科学导论名词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