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尾理论在图书馆馆藏建设中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图书馆;长尾理论;馆藏建设
摘 要:长尾理论的兴起及发展给图书馆带来了新思路和指导思想,丰富了馆藏资源建设的内涵。文章在概述长尾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图书馆存在长尾现象的原因,探讨了基于长尾理论的图书馆馆藏建设思路及方法。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10-0110-03
1 长尾理论概述
长尾(The Long Tail),或译长尾理论,最初由《连线》的总编辑克里斯?安德森在2004年发表于《连线》杂志,用来描述诸如亚马逊公司、。长尾理论是指那些原来不受重视、销量小但种类多的产品或服务,由于总量巨大,累积起来的总收益超过主流产品的现象(见图1),图1黑色部分即长尾。
长尾理论的数学理论基础十分简单,就是将庞大长尾利基商品量乘以相当小的单项长尾商品销售量,其获利极为可观。安德森认为,网络时代是关注“长尾”、发挥“长尾”效益的时代[1]。
2 图书馆图书借阅中的长尾现象
根据二八原则,在图书馆资源的构建中,将能满足80%信息需求的那20%的资源作为重点馆藏,而满足20%信息需求的其他80%的馆藏作为一般馆藏。图书馆优先建设重点馆藏往往是其资源建设的中心思想。但笔者在分析了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2016年第一季度的借阅数据后得到了不同的结论(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借阅率最高的20%的图书并没有像二八原则描述的那样占据80%的借阅比例,无论是从全部图书的借阅率还是从医学类图书的借阅率来看,这20%图书的外借率都低于50%。由此可见,在图书馆的实际工作中,图书借阅并不满足二八原则,而是符合长尾现象,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长尾现象会越来越明显。因此,近年来各大高校都纷纷开始重视长尾现象,有关长尾理论的研究也不断涌现出来。
3 长尾现象产生的原因
阅读方式及载体的多样化
思想多元化、知识融合化、信息传播飞速化等时代特征必然导致图书馆用户的信息需求更加多样化。手机、电脑及各种多媒体设备的普及,使信息的传播途径增加了广度和延展性。纸质媒体受到了空前的威胁,甚至有悲观者一度认为纸质图书必将消亡,事实上,图书馆的纸质图书借阅率也已经明显呈现下滑的态势。与此同时,图书馆电子资源的访问量逐年提高,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接受并热衷于电子资源的使用。以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例,其购买的超星电子图书的使用量在逐年增加(见图2)。
图书品种的多样化
各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品种极其丰富,读者的选择空间更宽广,读者不再满足于热门大众图书,更倾向于能体现个性化需求的冷门小众图书,因此数量庞大的冷门小众图书构成了图书市场的长尾[2]。图3显示,近十年来出版商的图书出版种类呈增长态势。截至2016年7月11日,我国的出版单位共申报出版162,816种图书,较去年同期增加了7,245种,%[3]。
书目种类的增加使图书馆的馆藏文献品种发生了变化。图4显示的是2011―2015年1,100家图书馆的馆配数据。由图4可以看出,2011―2015年图书馆的馆藏品种在不断增加,2
长尾理论在图书馆馆藏建设中的指导意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