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
手术室
.
1
目
录
CONTENTS
一
相关概念
二
危害因素
三
防护措施
.
2
前言
手术室护理节奏快,任务繁重,劳动强度大,每天有大量不良环境因素、污染因素存在,极易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健康造成威胁。
.
3
手术室职业危害现状
全世界每30秒钟便有一名医护工作者被污染针头刺伤。
%-98%,手术室职业暴露率位居榜首。
手术室人员针刺伤或利器损伤发生率为96%,患血液传播疾病80—90%是损伤所致。
工作在手术室中妇女的自然流产风险增加30%,暴露于麻醉废气的医护人员其子女先天异常的风险增加,男性和女性肝脏疾病的风险增加了大约50%,女性的肾脏疾病风险增加了30%,患宫颈癌的风险也在增加。
.
4
护理职业暴露:是指护士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微生物,以及受到心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而损伤健康或危及生命的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的途径:经皮损伤(针刺、利器损伤)、经黏膜(眼、口、鼻)、经不完整皮肤(裂开、溃疡、擦伤)、长时间接触(完整的皮肤与血液、体液接触≥5分钟)。
职业暴露后报告处理程序:,由感染管理科进行登记。登记的内容包括暴露时间、科室、姓名、暴露方式及部位、暴露源类型、处理方法等。,定期追踪观察并记录。
.
5
护理职业防护:在护理工作中针对各种职业性的有害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以保护护士免受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损伤,或将其损伤降到最低。
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锐器伤:锐器伤是常见一种职业损伤。污染锐器的伤害是导致护士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最主要的职业性因素、是一种由医疗锐器,如注射器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碎玻璃及安瓿 造成的意外伤害。
.
6
血 源 性 感 染
1
化学因素
2
物理因素
3
社会、心理、生理等其他因素
4
.
7
血源性感染
危害因素之一
.
8
一、危害因素
最常见的就是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还包括艾滋病(HIV)、梅毒、疟疾等。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国,而艾滋病的发病率也正呈现着日益增长的趋势,其危险性可想而知。针刺伤时,,其概率为6%-30%,%.
除了病毒,还有一些细菌、真菌等致病微生物,如:铜绿假单胞菌、破伤风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甚至还有寄生虫,如:疟原虫。
.
9
二、感染途径
包括:意外针刺伤、刀割伤、污血溅落眼睛或沾染皮肤等,即:经过黏膜和非完整性皮肤传播,不会通过吸入血气溶胶而传播。%,%;%.
有研究表明,在血液及各种体液中含病毒较多的分别是:血液、血液成分、伤口感染性分泌物、阴道分泌物、羊水、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
.
10
手术室的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