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工程措施的探讨
摘要:由于洪水灾害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历朝历代都把防洪抗灾作为国家基本建设的大事,予以特别重视。从大禹治水开始,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前仆后续地与洪水搏斗,谱写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壮丽篇章。但是,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特别是19世纪中叶我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以后,民生凋敝,国势衰微,洪水灾害日益严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防灾减灾事业才有了长足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关键词:防洪工程;治理措施 建设控制性工程。水库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一种非常有效地蓄洪工程。水库具有调蓄洪水的能力,同时可以利用水库的防洪库容与兴利库容结合,有效库容调节河川径流,发挥水库的综合效益。在防洪规划中,大江大河通常被利用有利地形、合理布置干支流水库,共同对一定范围内的洪水起有效的控制作用。特别是一些控制性水库,可能更多地承担着调控洪水的任务,其防洪任务主要是针对上中游型和流域性洪水,将削减下游防洪控制断面洪水,往往对整个流域的防洪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筑堤是平原地区为了扩大洪水河床、加大泄洪能力,并防护两岸免受洪灾而广泛采取一种行之有效的工程措施。沿河筑堤,束水行洪,可加大河道泄洪能力。这一措施对防御常遇洪水较为经济,容易实行。但是,筑堤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可能使原来散落洪泛区的泥沙淤积在河道,抬高河床,恶化防洪情势。筑堤还会缩窄河槽,造成同流量相应水位的抬高,是沿河地区排涝不畅。筑堤后当发生超标准洪水时,如果漫堤和溃决,造成的损害会远大于洪水自然泛滥的情形,既对于超过堤防标准的洪水而言,堤防对洪水可能带来负效应。对于新建堤防,要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进行建设,并保证施
工质量,一般来说,堤防要尽可能选在地势较高、土质较好的地段。对于透性水较强的地基,应考虑防渗及增强堤围稳定性的专门措施。对位于强地震区和险工险段的堤防,应采取必要的防震和护险措施。 ,疏浚与整治河道是河流综合开发中的一项综合性工程措施。可根据防洪、航运、供水等方面河道的局部整治。就防洪而言,其目的是为了使河床平顺通畅,提高河道宣泄洪水能力,并稳定河势,护滩保堤。河道整治还可以通过修建挖导工程、丁坝挑流、险工险段的坝垛或护岸工程等来控制河道流势、保护堤岸安全。堤防只有通过与河道整治措施有机结合,才能稳定和充分发挥作用。 。防洪渠是指洪水泛滥可能淹及的地区,可划分为洪泛区、蓄滞洪区和防洪保护区。洪泛区是指尚无工程设施保护的洪水泛滥所及的地区。蓄滞洪区是指包括分红口在内的河堤背水面以外临时储存洪水的低洼地区及湖泊等。防洪保护区是指在防洪标准内受防洪工程设施保护的地区。结合区域防洪工程规划的实际情况,规定某些低洼地区为了蓄滞洪区或洪泛区。尤其在平原地区依靠价高堤防、整治和到来提高江河的防洪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一般是只能解决常遇洪水。对于较大的罕遇洪水,还必须修建水库或分蓄工程进行控制调节,才能保障行洪安全。 。水土保持是针对高原及山丘地区水土流失现象而才去的根本性治山治水措施,对减少洪水灾害很有帮助。水土保持既是改变山区、丘陵区的自然和经济面貌,建立良好生态环境,发展农业生产的一项根本性措施,也是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
防洪工程措施的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