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源头遏止“高考诈骗”_2021网络诈骗最新消息从源头遏止“高考诈骗”_2021网络诈骗最新消息
千家万户关注的2021年高考本周举行。高考前夕,为保障高考健康有序进行,教育部5月31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出通知,对高校招生行为划出三条纪律“红线”:禁止高校委托任何个人和中介机构组织参加招生,禁止高校直接或变相收取和录用挂钩的费用,禁止高校违规在国家招生体制之外录用学生。
此举不禁令人记起去年高考录用结束后,教育部曾揭露了招生诈骗的五种类型――以军校招地方生名义进行招生诈骗;混淆多种不一样招生类型来蒙骗考生和家长;打着自主招生幌子来骗取考生和家长的钱财;假借定向招生等名义进行诈骗;吹嘘自己神通广大,能够拿到内部指标,甚至冒充高校招生人员,说计划外指标能够降分录用索取费用,甚至要求考生家长事先预付部分定金,这些骗子拿到钱以后,就逃之夭夭了。
现在教育部的三条纪律“红线”,期望达成的效果,显然是从“源头”上规范高校招生,以遏止多年来名堂繁多且日益猖獗的“招生诈骗”。要看到“招生诈骗”之因此年年成为高考期间的热点,有以下成因。
一是高校公信力的连续下降。在部分家长看来,在高校的自主招生、定向招生、机动指标、120%投档录用等方面,“活动空间”较大,“潜规则盛行”,为此,轮到自己孩子参与高考,部分家长会千方百计托关系,托不到关系的家长则病急乱投医。有一类招生诈骗,利用的就是现在高校公信力下降,家长普遍认为高校招生可走门路的心理,而且,因为家长们知道自己在走“潜规则”之路,除非失去录用机会已无退路,通常她们不愿意检举揭发,这便助长了招生诈骗者的胆量。
二是信息严重不对称。实际上,对于高考录用规则、各类高等教育的办学特点和学籍管理方法,等等,大家的认识根本就很模糊,面对批次控制线、投档线、录用线、志愿级差、专业级差等录用规则,难免充满焦虑。另外,除一般高校经过高考进行集中录用之外,从事网络教育和成人教育的高校,和部分组织高复班、自考助学的教育机构,也利用高考时机进行招生,其中有的机构在招生中有意模糊和一般高校的区分,不明确告诉家长和学生能够取得怎样的学历证书或文凭,不少家长其实也搞不清楚这些招生机构的详细性质。信息的不顺畅、不对称也造成了部分不发达及贫困地域的招生诈骗频频发生。
三是扩招中的管理混乱。过去若干年的扩招,强调高等教育的规模发展,忽略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控制。部分地方为了提升当地录用率,和经过学费处理高校本身的经费问题,许可高校大量招生,甚至招生计划并未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确实认,就把学生招进了学校,严格意义上说,在现行管理体制下,这些学生就成为没有学籍的“黑大学生”,这几年不少招生纠纷,往往和此相关。有教授认为,大学的办学自主权,最终要表现在招生自主权,但很显然,因为大多数中国高校还没有自主办学的资质,加上社会对学历的需求依旧旺盛,所以对于高考招生缺乏有效监控,使得有的学校可能沦为“学历批发商”。
客观上说,教育部制订的三条“红线”,将在一定程度上遏止由高校本身主导的招生混乱问题,比如在计划外招生,随意降低录用分数线并将金钱多少和降分多少挂钩,不过不能不看到,这也只能管住“局部”,真正要预防“招生诈骗”则任重道远。
怎样根治“招生诈骗”问题,笔者认为,目前有两点必
从源头遏止“高考诈骗” 2021网络诈骗最新消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