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边塞征战诗.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边塞征战诗
概念
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盛唐时期,发展成为一个诗歌流派。这类诗多以1、边塞风光;2、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3、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4、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为题材。
代表诗人: 杨炯、陈子昂、杜审言、陆游等人也创作边塞诗。边塞诗创作一时蔚为风气。边塞诗代表人物是:王昌龄, 岑参 ,李贺,高适,李益,李白,卢纶,常建。
二、常见意象
1、是浓郁的汉代情结。唐代边塞诗有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以汉代唐,出征的军队称为汉兵,将领称为汉将,边塞称为汉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为汉月。不仅如此,一般的边塞诗在提及周边少数民族时,也往往沿袭汉代的称谓,把交战对方称为匈奴,把其首领称为单于、左贤。在称颂战地英雄时,常常提到的也是汉代的霍去病、李广、卫青、班超、马援等,以呼唤英雄精神的回归。这种汉代情结既是对历史的继承,又是对历史的超越。
2、是鲜明的边地风貌。
自然景观多是黄(风)沙、白(长)云、冰川、雪山、大漠、黄河、秋月、孤城、边关;
常用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战马 ;
常见的地名:胡、羌、羯、夷、碛西、轮台、龟兹、夜郎;塞外、雁门、漠北、玉关、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黄河;
常见乐器是:羌笛、胡笳、琵琶、芦管、角、鼓;乐曲多是与边塞军旅生活有关的《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行路难》等。人物多是戍卒、将帅、胡人; 用典多是投笔、长城(南朝宋的大臣檀道济)、楼兰。
草(离别、荒凉、思乡怀人) 
黄叶、枫叶、落叶(凋零,时光飞逝,漂泊)
鸿雁(理想,追求,思乡怀归、思亲、音信,消息)
鹧鸪(离愁别绪,思乡怀归)
马(漂泊思乡,奔腾,追求 ) 
燕子(离别思念亲友、时光飞逝、羁旅情愁) 
雨(希望、生机、残酷的环境)
秋、西风、秋风(惆怅、游子思归、衰败、落寞) 
云(游子飘泊、自由自在)
月亮(思乡盼归、思亲怀人、故国之悲)
夕阳(思乡怀归、时光易逝人生的短暂)
大漠(浩瀚无边)
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海风、瀚海、楼兰
烽火、狼烟、马、宝剑、铠甲、孤城、羌笛、雁、鹰。
旌旗、鼓、干、戈, 号角、战车、辕门、烽火
楼兰、阴山、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 单于、吐谷浑 羌笛、胡笳、琵琶
《折杨柳》、《落梅花》、 《关山月》
三、边塞诗的思想感情
,或写战争的惨烈,或写报国的豪情。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诗以戍边战士的视角,既让我们想见战争的残酷激烈、战事的频繁不断,又让我们看到了战士誓死报国的豪情壮志,以及最后必胜的坚定信念。
,批判战争破坏了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长年戍边的亲人还健康地活着吗?每天吃得饱吗?身上的棉衣能否御寒?这一切,都让思妇担心、牵挂,而这些担心、牵挂无法得到排解,这种无理而有情的动作正揭示了战争破坏了人民安宁的生活,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3.从旁观者的角度,控诉战争的罪恶。
《兵

边塞征战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992006838
  • 文件大小31 KB
  • 时间202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