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的胆怯心理及对策
摘 要: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从幼儿心理特点出发,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能够尽快熟悉新的环境,并帮助幼儿克服胆怯心理,是幼儿园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文章从赏识教育为主、赢得幼儿的信任,创造表现机会、培养幼儿自信心,争取家园合作、共同关注幼儿身心等方面,研究克服幼儿胆怯心理的对策。
关键词:幼儿;胆怯心理;自信心;成长
中图分类号:G444;G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0-0029-02
当一个人面对不熟悉的环境或者面对陌生人时,或多或少会表现出一定的胆怯。心理学研究表明,婴儿生来惧怕的只有两样东西:一是怪而大的声音,二是身体失去支持或跌倒,其他的惧怕都是后天形成的。尤其是幼儿,离开父母进入一个陌生的大环境,对他们来说本身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性格外向的幼儿也需要短暂的适应期,而本就内向胆小的幼儿,要适应新的集体则需要更多的时间。一旦适应过程中没有引导好,幼儿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后遗症”,比如孤僻、不爱与人交往、沉默寡言、心灵脆弱、碰到问题马上退缩。长此以往,幼儿胆子会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不合群,从而影响到正常的人际交往。那么,面对幼儿的胆小心理,幼儿教师应该怎样做呢?本文?
Υ私?行相关研究。
一、赏识教育为主,赢得幼儿的信任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信任儿童,相信“小孩子有力量”“有创造力”。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较差,他的信心多来自别人的评价。尤其是到了陌生的集体,幼儿特别在意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因此,取得幼儿信任是让幼儿克服胆怯心理的重要前提。例如:Q是非常胆小的孩子,同学们每次喊她一起出去玩滑滑梯,她都不去。教师每次问她原因,她都不说。逼急了,还眼泪汪汪的,弄得教师常常手足无措。滑滑梯是幼儿喜欢玩的游戏,她为什么不愿意呢?于是,每次别的幼儿在玩时,教师就耐心地问她:“你为什么不喜欢玩滑滑梯呢?可以告诉老师吗?”一开始Q总是默默抽泣。几次耐心的陪伴和关怀之后,她终于开口说:“我害怕摔跤,人太多了,我不敢!”原来这样,知道原因之后,教师可以拉着Q的手说:“来,老师保护你,其实一点也不可怕,也不会摔跤。老师陪你玩好吗?其实很好玩呢。”看着Q信任的眼神,看到她愿意了,从每次都拉着教师的手到慢慢地能独立玩,教师开心极了。适应新的环境,对于胆小的幼儿来说,尤其需要教师的鼓励和陪伴。当幼儿开始信任教师,也就愿意融入新的环境。因此,教师和幼儿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非常重要。
二、创造表现机会,培养幼儿自信心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每个孩子都希望获得成功。幼儿教师对孩子的态度是幼儿自信心的源泉,因此,教师应该给幼儿创造表现机会,让幼儿在不断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建立自信心。
(1)保护幼儿的自尊。不论多大年龄的幼儿,他们都是有自尊心的。保护幼儿的自尊心,是培养幼儿自信的重要方法。尤其是教师,千万不能老是批评幼儿的不足,更不能当着大家的面揭幼儿的短甚至奚落他。例如:J是我们班的新小朋友,开学后,好几次都尿了裤子。于是,教师就偷偷观察J,甚至还向J的妈妈了解情况。J的妈妈反馈说:“J的胆子特别小,在家里也是的,一碰到什么事情就喜欢躲到我的背后,害怕陌生人,特别害怕一个人睡觉。到了幼儿园
论幼儿的胆怯心理及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