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上下功夫 学路在脚下
【摘 要】 从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入手,研究运用问题教学法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认为运用好问题教学法要在“问”上下功夫,必须要“刨”,其中包括有:一、巧于设计问题,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二、妙于引导问题,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三、精于发掘问题,养成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这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的理念,帮助解决学生不能自主学习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问题教学 自主学习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基于对学生的尊重。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尽可能多地要求学生。三种学习方式中,自主学习是基础。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我们可以运用问题教学法,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引导学生学习,点拨学生思路,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
运用问题教学我们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巧于设计问题,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古人云:“学贵有方。”“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倍而功半。”有些同学自学不得法,学习无实效,往往是看书多遍,其义不显。长期下去,学生渐渐不想看书,多等待老师的解说。因此,教师要在设计问题上下功夫,要引起学生自学的兴趣。
平时,我们常常要求学生课前进行预习,但学生的预习往往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效果。经分析,我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让学生进行预习时往往要求比较笼统,且缺乏必要的指导。为此,笔者采用“以问导学”的方法,即把预习提纲问题化,问题系列化。这样能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的目标,把握学习的重点,有的放矢地预习。同时系列化问题可以由易到难引导学生学习,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他们由浅入深地学习,使他们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并有助于他们掌握所学的知识及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了问题化的预习提纲,学生还可据此来检查自己预习的效果,从而真正收到预习的实效。例如,学习《寡人之于国也》这一课文,我设计了如下一组预习题:①梁惠王的治国之策是什么?体现在哪个词上?这样写有什么作用?②孟子为什么要批判梁惠王的治国之法?是分几步批判的?用了怎样的手法?有何好处?③孟子在本文中宣扬了怎样的政治主张?这种政治主张包含了哪些方面内容?④孟子在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时语言方面有什么特点?这种语言形式有什么表达效果?⑤孟子思想对当今治国有什么意义?其中①―③题是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能掌握的。第④题要求学生在前三题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形式特点作概括,进一步认识《孟子》的文章特色,有助于以后的写作。第⑤题可引导学生讨论,让他们各抒己见,学以致用。这样设计问题,学生读这篇文言文就似解读一个历史故事,化难为易。同时,以问导学能使学生明白:学习的基本原则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学习的基本过程是从感性到理性,学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思考、思考、再思考。一旦学生会学,也就实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二、妙于引导理解,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对课本的基本内容容易掌握理解,但对一些课外阅读则束手无策,即使读懂一点点,但也难以组织文字表达自己的主观理解。因此,教师要不断培养提高学
“问”上下功夫 学路在脚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