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书法与篆刻》教学大纲.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美术系《书法与篆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数:36学时
学 分:2学分
适合专业:美术学
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历史,掌握书法的基本技法,掌握、欣赏书法的基本要素,提高书法创作能力。
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通过书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书法作为东方特有的艺术形式和独特审美情趣的构成要素,了解书法对民族文化发展的作用与影响,了解书法演变形式与汉字演变过程之关系,历代书法代表作家与代表作品,艺术风格与审美特色,了解书法运动的思潮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之关系。
三、理论与技能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对各种书体与技法的学习,掌握汉字书写技巧,书写能力提高的途径。
通过对名著的理解,学习欣赏书法的技巧,提高审美情趣。
《书法与篆刻》课的教学主要包括书法史,各种书体与技法,书法欣赏,篆刻等内容。
理论讲述与名帖临摹结合,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效果;讲授与实践练;创作启发和欣赏指导相结合,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能力与鉴赏水平。
四、教学学时分配数
上课学期及分数
章 次
各 章 名 称
总学时
讲授
指导
第三学期2学分
第一章
中国书法简史
12
12
第二章
书法学习的准备与方法
4
4
第三章
各种书体及技法
12
12
第四章
书法欣赏
4
4
第五章
篆刻
4
4
总计
36
36
五、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章 中国书法简史
(一)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中国书法的发展脉络,了解各历史阶段的代表书家、作品及其艺术特征。
(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中国书法艺术产生和发展历史、历代著名书家及作品。
(三)教学内容
自有汉字以来的所有书法代表作品
2、有史以来的书论家和书论著作、文章
3、书法运动思潮
第一节 书法的起源与初步发展
书法的产生是劳动人民观察自然,同自然斗争的结果,其从无形到有形,从无迹到有迹,经历了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结绳记事。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在生产劳动和生活中,采取把绳絻结以记事的办法,王学仲先生认为这应该是中国文字的原始发端,绳子象征着笔画,挽起的疙瘩表示笔画的点和转折。此说只是推测和假设,现无实物依据。
符号锲刻。结绳记事的办法太麻烦,且不利于保存,于是先民们在生产实践中开始采用刻划符号以表达信息,记录言行。现发现较早的刻划符号有:山东大汶口的彩陶上有6个原始文刻字划符号,有的是工具的模拟,有的是自然现象的描绘。西安半坡村出土的陶器上,有文字符号二三十个,龙山陶器上发现了用偏旁组成的复体字。这些锲刻符号皆为汉字的起源奠定了基础。
文字形成的两个主要渠道:一为指事,一为象形。有形可状者,均为象形字的代表,无形可状者,采用了指事的办法造字,后来又出现了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等方法,中国汉字的造字方法遂趋于完善。
古文字关于象形的依据主要是:
人物形象:如“手”--____“口”---____等。
工具形象:如“刀”--____。
动物形象:如“牛”--____。“羊”--___等。
山川、气象形象:如“山”--___。“水”--___“日”--___。“月”--___等。
甲骨文----中国最早成系统的文字
甲骨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符号。这种文字出现在商代,文字的内容为祭祀、占卜、渔猎等。书写、锲刻这种文字的人员称“贞人”。
甲骨文于1899年在河南安阳西北的小屯村被发现,这里是商代的一座文化遗址,商朝第二十个国王盘庚把国都迁于此,至灭亡计273年,此地称殷。周武王把商灭亡后,殷都被废弃,以至变为废墟,后人称此地为殷墟。
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最早由山东学者王懿荣在购买中药时发现骨片上有文字痕迹,于是开始了研究,后经刘鄂搜集整理,罗振玉、郭沫若等学者研究,破解了这种文字符号的秘密,公认它是中国最早成系统的文字。
甲骨文的书法艺术价值:它包含了中国书法的基本要素—笔画、结体、章法等。锲刻线条流畅、刚劲,表现了书法的审美追求。
金文---大篆艺术的进一步完善
金文主要出现在周代,属大篆系列,是铸在钟鼎等金属器具上的文字,亦称钟鼎文。文字内容多为祭典、征伐、册封等,多为统治者歌功颂德之内容。
金文代表作:《大盂鼎》、《散氏盘》等。
金文书法艺术特点:厚重浑朴,笔锋圆劲,结构上疏密有致,章法上纵横有序,运笔富有节奏感,显示了比较自觉的审美追求。
石鼓文---春秋战国时期书法代表作
出自春秋战国之际,因其文字刻在十面鼓状石头上,故称“石鼓文”。于唐初在陕西凤翔县发现。
“石鼓文”的书体仍属大篆,其艺术特征是具有强烈的笔

《书法与篆刻》教学大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kjafow
  • 文件大小69 KB
  • 时间2021-03-2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