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幻灯片
川崎病幻灯片川崎病幻灯片
1、了解发病机理
2、掌握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
2
概述
川崎病( , )是一种病因不明,以急性发热、皮肤粘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为临床表现的全身性血管炎综合征。
3
该病于1967年由日本的川崎富作医生 用日文首先报道,因此国际上称之为川崎病。
概述
4
自首次报告30余年来世界各地均有报道,目前已是5岁以下幼儿常见的发热性疾病之一。由于其最危险病变发生在心脏,现已逐渐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疾病。
概述
5
流行病学
发病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别和种族差异。新近资料显示,以5岁以下儿童为统计对象,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病率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和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大陆和欧美国家缺少全国性的调查网络,不同地区发病情况不尽相同。但几乎所有报道均显示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6
病因及发病机制
1. 目前并不清楚
2. 可能及以下一些因素相关:
a. 感染: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等)
均可能引起,但缺乏直接证据证明。
b. 免疫激活及细胞因子:介导免疫反应或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细胞因子分泌增加,血管内皮细胞激活,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细胞间质基质金属蛋白酶() 表达异常等,造成血管壁损伤。
c. 遗传学背景:存在易感人群。因为在亚裔人群发病率显著高于白种人群;家族发病率1%,双胎发病率13% 。
7
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
好发于婴幼儿,<5岁患儿占85%以上
男孩多见(男:女约2-3:1)
临床表现比较复杂,病情轻重相差很大
8
发热
眼结合膜充血
口腔黏膜病变
四肢变化
多形性皮疹
颈部淋巴结肿大
临床表现
9
39-40℃,持续7-14天或更长,呈稽留或弛张热,抗生素治疗无效。
临床表现
(一)发热
10
川崎病幻灯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