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潜江读曹禺近年来, 随着“文化热”的升温, 名人的故乡也多了起来。目前已有三个省的三处地方均自称是老子故里, 曹雪芹故乡则是三省四地, 而李白故里竟增至两国四地……“人挪活”, 谁不是从居无定所的原始状态进化而来?但故乡是生命之根。曹禺出生于天津, 其远祖也是从江西南昌宦游到湖北潜江, 并定居于此。待年深日久, 其故乡何处说不定也会成谜。曹禺之幸,在于离世前 7 年,便亲笔写下了: “我是潜江人”! 中国论文网/view- 1989 年 11月5日, 趁潜江“曹禺著作陈列馆”开馆, 他派夫人李玉茹到场献上了自己的题词: “悠悠白云,故乡情切。”让女儿万方临场宣读了《我是潜江人》的亲笔长信: “多少年来,我像一个没有故乡的人。我走过不少地方,没有一处使我感到这是我的故乡, 是我的父母之邦……我从来没有到过潜江, 但是近八十年了, 我认为我是潜江人, 这种贴心的情感……像是其中有血与肉的联系。”潜江,楚文化的发祥地,北枕汉水,南接长江,东临仙桃通武汉,西靠荆州达宜昌, 正是江汉平原腹地。此地有曹禺也是一幸。近几十年来, 潜江又陆续建起了曹禺公园、曹禺广场、曹禺陵园、曹禺戏楼、曹禺纪念馆……城市的文化面貌正因曹禺而发生变化, 而曹禺在家乡也有了最完整、真实的展现。令许多曾不止一次看过他的几部经典大戏、自觉对他有兴趣且绝不陌生的人, 也感到惊异, 会情不自禁的举一反三, 深长思之。曹禺的个人生活很马虎,戏剧学校搬到四川江安后,他晚上写作,白天给学生上课,有时课正讲到兴头上,老鼠从他的脖子里爬出来。其实老鼠早就钻进他的棉衣里, 穿衣服的时候他竟全然不知。当时他家里的地上全是手稿, 老鼠没有把《原野》吃掉, 已属万幸。一次在公众场合他忽然觉得自己的胳膊很凉, 那时候穿衣服, 里面会有一件厚点的, 外面罩件大褂, 原来他出门穿衣服时没有把里面厚衣服的袖子穿上。为此他毁了自己才子佳人型的因戏结缘的第一次婚姻,太太爱干净,管他又不听,就连让他洗澡这样的小事都别别扭扭,他用脚把水搅得哗哗响,从外面听声音像在洗澡,其实他在里面捧着本书看入了迷。就是这样一个自己不修边幅的人, 却能指导专业演员化出精致的戏妆:“你知道搽粉应该从哪儿开始?脸的最高点――鼻子。”一个在生活中看似糊里糊涂的人, 对待创作的态度却极端严谨、勤奋、精细, 大到结构、人物、情节, 小到每一句台词, 每一件道具, 无不潜心设计, 所以《雷雨》的问世成了“中国话剧成熟的标志”。有的导演在排练时想删掉某个部分, 他的感觉就像是自己的心脏被拿掉了! 他常说, 戏剧效果不是现场的热闹, 而是观众离开剧场后的思索。“戏演完了, 人散了, 我甚至爱那空空的舞台……戏比天大, 院比人大!”在创作选材上更是决不马虎、决不迁就, 上世纪 80 年代初, 社会问题剧非常受欢迎, 有人劝正处于“创作苦闷期”的曹禺不妨一试。他却断然拒绝: “戏不能这样写,要写人, 写人生,写人类。我的戏绝不是社会问题剧,是一首诗。”“我的作品是用感情写出来的, 我是一堆感情。”他是一个为戏而生, 自己也一身是戏的人。追求生活简单, 是不想让任何享受成为自己的负担,所有那些生活中的邋遢趣事,都是对创作的一种成全。曹禺性格中的“两极”特点, 还体现在对别人随和, 对自己苛刻。在戏剧界他是出名的“三好先生”, 别人演他的作品总
在潜江读曹禺.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