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1年中国特色-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政治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改革的意义.docx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特色: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政治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改革的意义
30年前,邓小平同志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为当初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指明了基础方向。她有关“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各方面的制度,是一项艰巨的长久的任务,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是实现这个任务的关键”的思想,概括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课题的基础内容、模式和特征。30年后的今天,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时代的发展已经将社会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这两项更为艰巨和复杂的课题自然地引发出来。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假如不完成这两项任务,我们将无法处理新时期所产生的多种复杂的社会问题和矛盾,更难以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价值理念和最终目标。这已经成为广大社会组员的基础共识。今天,我们重温邓小平同志有关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思想,对目前和以后的政治体制改革,依然含有很主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同时,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必将在中国特色的社会历史前提和文化背景的详细要求下,走出一条含有中国特色的道路。我认为,回顾前30年改革历程的以下特点,将要求下一步中国社会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特殊性和阶段性。
  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是政府体制改革的基础动力
  中国的社会体制改革,始于经济体制改革。因为在30年前,我们只有满足人民群众对提升生活水平、快速发展经济的强烈愿望,才能真正巩固我党的执政地位和证实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正是在这个背景下,邓小平指出:“经济工作是目前最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政治工作要落实到经济上面,政治问题要从经济的角度来处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提出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农村经济改革为先导,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价值目标的伟大改革。这一重大转变不但是党和国家关键工作或工作重心的转移,而且是执政党政治价值观的重大转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改革的初衷和原动力既是经济的,也是政治的,这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中国的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本质上是二位一体的。只有“从制度上确保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才能“促进当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就中国政治发展的整体战略和详细策略来说,依据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稳步推进政治和行政体制改革,寓政治改革于经济改革之中,走渐进式的改革之路,这是中国政治发展区分于西方发达国家政治发展和前苏东地域很多国家政治改革的主要特征之一。
  详细来说,中国的经济奇迹关键在于中央实施的“行政分权”,因此“市场化改革”的发动和开启得益于中央的“放权让利”、“财政包干”等政策的推行。就宏观层面观察,这类政策有利于营造中央和地方间“相互平衡、相互协作”的关系,和不一样区域间“市场竞争”关系的形成;就微观层面观察,这种政策将地方政府视为市场经济中的“企业组织”,强调二者在谋利激励、预算约束及监督能力等方面的类似程度。换言之,就外部环境考察,“行政分权”发明出适合企业自主发展的“准市场结构”;就内部环境考察,“行政分权”则塑造出含有经济理性和相对独立性的“准企业单位”。由此,在“行政分权”的安排下,中国具有了市场经济的适应环境,也就为中国的“经济奇迹”发明了制度上的前提条件。
  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引发社会转型
  应该说,建立

2021年中国特色-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政治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改革的意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读书百遍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