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祖伊尹:厨祖伊尹
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有句名言:“治大国若烹小鲜”,以烹调喻说治国的道理。这句话在伊尹身上表现得最为经典。伊尹,名挚,夏商兴替之际的关键人物。她以高超的烹饪理论和实践,被尊为中国的食祖。又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贤相。今山东曹县有伊尹墓、伊尹祠,大家至今对伊尹的事迹津津乐道。
负鼎佐商,一代贤相
伊尹是个弃儿。据吕氏春秋记载:伊尹的母亲生活在伊水边,怀有身孕后,梦见神对她说,“你家的石臼出水的时候,你要不顾一切向东走,不要回头。”很快,家中石臼忽然出水,心地善良的她通知邻里后才向东行走。走了十里路后,她回头观望自己的居住的地方,发觉已是一片汪洋。这位遭受水灾且怀有身孕的女子,在一片高地的桑林中生下一位男孩,这位男孩就是伊尹。她的母亲因为没有听从神的劝说,把水灾通知了邻里并在出走时回头观望居住之地,生产后就死去了,化为桑林中的一片空地,大家称为空桑。这个伊尹出生的传说,在中载。
这时候,有莘国(今山东曹县一带)的一位女子去伊水边的桑林中采集桑叶,在桑林中的一片空地上发觉了一个被遗弃的婴儿,便抱了回去,并把此事通知国君。国君遂命庖人收养这位孤儿,因为弃儿是从伊水边捡得,就称之为伊,以后这位弃儿做了“尹”的官职,大家便称她为伊尹。
伊尹自幼聪慧,不但跟养父学得高超的烹饪技术,还关心天下大事,有远大志向,长大成人后,贤而有德,虽身为奴隶,却志存高远,对尧舜之道很感爱好。
距有莘国不远,有个叫亳的地方,是商族生活的中心地域。商族的首领商汤向有莘国求婚,有莘国君把女儿嫁给商汤,并让善于做饭的伊尹作为陪嫁的奴隶随女儿一同来到商亳。
伊尹虽身为陪嫁奴隶,因善于烹调得以有机会靠近商汤。经常经过谈论烹调讲述治国的道理。她对商汤说:烹饪要“知味”,治国要“知人”。烹饪要“调和”,治国也是如此。治国如烹饪,火候不能太急,也不能太慢,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伊尹还向商汤讲述古代帝王的事迹,分析不一样类型君主的不一样作为及不一样结局。由此,商汤对伊尹十分欣赏。
伊尹还曾到夏劝说夏桀实施仁政,并探查夏的虚实情况,见夏朝已是病入膏肓,无法挽救,便毅然返回商地。当初,商和有莘全部是夏的属国,向夏称臣纳贡。夏王桀十分残暴,对属国进行残酷的压榨奴役,引发了属国的反抗。在这种情况下,商汤有意灭夏,伊尹便成了商汤灭夏的得力助手。
为了获取民心,伊尹首先让商汤树立自己的正面形象。当初,用网捕鸟是大家常见的生产方法,四面围网,使鸟儿飞不出去才能捕捉到更多的鸟儿。商汤捕鸟时却把网的三面揭开,只留一面。大家认为商汤对鸟全部这么仁慈,对百姓会愈加宽厚。
伊尹还让商汤用武力树立自己的威信。葛国的国君葛伯不按时祭奠,商汤派人问其原因,葛伯说没有牛羊作祭品。商汤给葛伯送去一批牛羊,但葛伯不但不用来祭奠,反而把牛羊杀了吃掉。商汤再次派人问询原因,葛伯说我们没有粮食,怎么祭奠啊。商汤派青壮劳力帮葛国耕种,又派老弱给耕种的人送饭。葛伯不仅不感谢,还派人把送的饭菜抢夺走,并杀死了一位送饭的孩童。葛伯的所作所为,激起了大家的公愤。商汤遂以正义的化身,出兵灭到葛国,既扩大了自己的地盘,又树立了自己的政治威望。
在伊尹的佐助下,商汤的势力越来越大。和此同时,夏桀却日渐孤立。商汤这个
2021年中国食祖伊尹-厨祖伊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