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1年丹尼尔德龙达丹尼尔.德龙达中消费文化的文本反应.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摘 要:乔治・爱略特被公认为是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丹尼尔・德龙达是其最终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其创作处于巅峰时的又一次大胆创新。大多数人对此作品是从犹太专题入手进行解读的,笔者经过对小说文本细读,发觉消费主义在此作品中深入得到反应,同时异化现象也初见端倪,反应了作者对消费文化的担忧及批判态度,并提出了医治消费文化疾病的道德药方。
  关键词:丹尼尔・德龙达爱略特消费文化异化道德药方
  一、引言
  乔治・爱略特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作家,俄国著名作家屠格列夫称其为“当世最伟大的作家”①,大卫・塞西尔称其作品“能够和托尔斯泰媲美”②,足见爱略特在英国文坛的地位。但在她逝世以后的二十多年里,她的以写实为主的小说风格和以忧郁心理描写为特点的作品,一度遭到冷落。直到20世纪,弗吉尼亚・伍尔夫等当代小说家开始尽力推崇她的作品,英国小说评论界也对她作了全方面的评价。爱略特一生著述颇丰,前后发表过教区生活场景丹尼尔・德龙达③等八部长篇小说和两部短篇小说、两部长诗。和其同时代的作家相比,爱略特的作品并不多,但她凭借其创新精神,在英国乃至世界文学中占有主要的地位。大家对爱略特小说多用马克思主义、宗教思想、女性主义、心理分析等方法来解读,但从消费文化角度阐释爱略特作品的极少。笔者尝试从鲍德里亚消费主义角度出发对爱略特作品丹尼尔・德龙达加以分析,以期找出该小说中的消费文化图景,进而探讨作者对消费文化的态度和回应。
  二、丹尼尔・德龙达中被异化的消费者形象
  英国18世纪的工业革命给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在交通发达、通讯便利、商业国际化的社会表象下,大家的意识形态开始混乱,心态趋于复杂,传统信仰和价值观开始毁灭,大家不再仅关注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开始关注不一样商品带给自己经济地位的改变。大家表现出孤独、异化和病态心理。丹尼尔・德龙达的小说发生在1865年至1866年间,是爱略特最终一部长篇小说,当初的英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这一转型引发了“一系列思想和文化方面的危机”④。卡莱尔“早就感叹现金交易成为人和人之间唯一的纽带”⑤。作为同时期作家,爱略特对当初的社会弊病没有视而不见,她在小说丹尼尔・德龙达中塑造了多个被商品异化了的消费者形象,从而对消费文化提出了质疑,对消费文化给当初大家心灵造成的腐蚀给批判,也提出了自己的道德药方。
  丹尼尔・德龙达中的格温多琳就是被异化的形象之一。格温多琳出生于一个中层阶级家庭,有着国色天香的容貌,不幸家道中落,随母亲的两次婚姻而辗转奔波,像一个“被流放的公主”,她四处漂泊,受够了寄人篱下的屈辱,一心想出人头地,但她既不愿靠自己的劳动自食其力做地位低下的家庭老师,也不愿住进破烂不堪的农舍。她像一条充满女性诱惑力和性欲的美女蛇,卖弄风骚,和身边的男人打情骂俏,想用自己的美貌征服她们,让全部的男人对自己俯首称臣。家庭遭到变故失去全部财产后,她梦想凭借自己的美貌和歌喉东山再起,这个期望破灭后,她宁愿嫁给格兰库特,幻想着只有依靠婚姻才能保持体面身份。即使知道年长自己很多的贵族格兰库特道德沦丧,性格变态,是个虐待狂,而且已经有情妇莉迪亚和私生子,格温多琳却假装不知情,期望经过婚姻获取更大的自由和空间,以满足她自私、虚荣的心理,期望以此摆脱物质生活的困境,以自己的青春美貌维持权威

2021年丹尼尔德龙达丹尼尔.德龙达中消费文化的文本反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读书百遍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21-03-2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