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1年为了忘却的纪念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为了忘却的纪念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一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新文学风景线涌现一大批亮丽的女性作家,如冰心、丁玲、苏雪林、庐隐、冯沅君、凌叔华等。其中湘籍学者、戏剧家、散文家袁昌英也是最享盛名中的一位。袁昌英1894年诞生于湖南醴陵。新文化运动期间,她即以话剧孔雀东南飞、活诗人、饮马长城窟等蜚声戏剧界。她的散文也颇具特色。鉴于这位前辈后半生命运多舛,加受骗今文学界对她的作品研究甚少,实在是值得追忆和填补的事情。在此,作为她的学生,谨检索老师早年两篇著名散文游新全部后的感想、再游新全部的感想为例,论述一番读后心得,希冀以此为议题,引发大家对这位潇湘才女的尊崇。
  1923年盛夏,时在温州的朱自清和居住北京的俞平伯相邀游览南京,她们约定,以同时同景为题材分别写出同题散文。1924年,两人同拟的命题为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发表于东方杂志,由此演绎出中国当代散文史的一段佳话。几十年来,朱自清、俞平伯的同题散文一直收辑于各自作品和多种名篇选读之中,供人赏析和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在那个历史阶段,时任武汉大学教授的袁昌英也有过两次南京之游,一次是1928年,另一次是1934年,而且也写出同题散文游新全部后的感想及再游新全部的感想。两篇散文在当代评论发表后,颇受好评。上世纪30年代,文坛学界将袁昌英的两篇同题散文和朱自清、俞平伯的同题散文一道进行比较研究,称誉三人游览南京之作为“三足鼎立”散文佳品,这么一来,就再续成了朱、俞佳话以后的又一桩文坛雅事。今后,袁昌英的散文成就饮誉大江南北。新中国成立前,袁昌英的散文游新全部后的感想被选作高中国文教材,由此可见这篇范文影响多么广泛。当初朱自清选入教材的作品是背影和荷塘月色,而非游南京之作。可见袁昌英此作多么引人瞩目。
  二
  袁昌英游新全部(即南京)两篇作品和朱自清、俞平伯同题作品相互媲美并传为美谈并非偶然。三人的作品全部诞生于军阀混战、时局动荡的大背景下。而作为新文学起锚后期,作家的作品首先对传统文学做出大胆的叛逆和革新,其次又受到外国文学的影响,多有借鉴。一时间,多种文体、多种语境、多种风格的创作纷纷张扬个性和特色,文坛百花齐放,百鸟和鸣。细察三人作品,不难发觉,她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情趣、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段是有所不一样的。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善于以真情、含蓄和唯美的艺术潜质吸引读者,描写客观景物,总是融入自己的感受,经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分辨很多新意,升华为一个诗的意境,达成形神兼备的境界。她领会“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滋味”,不管是小船、桨声、灯影、淡月、垂柳、妓楼,全部“使人起柔腻之感”,如“河中眩晕着的灯光”,心灵感应是飘忽沉浮的。她还经过部分小说和细节,用简约、朴质、纯正的描摹,挖掘人性之美,表示生命的至情,如在船上和船夫的对白,和俞平伯议论歌妓的道德昏乱和人生的无奈,全部足以打感人心。她遵照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又任唯美的想象构建不一样层次的时空,烘托形景各其余浪漫风情,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俞平伯的作品则另辟蹊径,她对秦淮河的观察从心灵感受出发,景物描写时断时续,禅悟思索居多,连“夜的月华,不是什么欣悦,不是什么慰借,只感到一个怪陌生,怪异样的朦胧”。佛家的空灵境界、主观的理性色彩不息地在作品中回旋,好似让人进入有我无我的境地,去领会哲学思辨的意蕴。难怪她对着船上的歌

2021年为了忘却的纪念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书犹药也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