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设计案例分析
作 者:王时雨
学 号:076248
班 级:城市规划C071
指导老师:康汉起
精品课件
设计理念 规划策略 功能分区 交通分析 与周边环境
写在结尾的话
精品课件
琦玉新都心榉树广场
设计理念
琦玉新都心榉树广场
2000 年度最佳设计奖
2000 年度第8届空间设计奖金奖
2000 年国际户外空间设计竞赛优秀奖
1994 年国际设计竞赛最优秀奖
精品课件
琦玉新都心榉树广场
设计理念
“空中森林” “人与自然共生”
在架空2米高的二层近方形的场地内,人工移植220棵榉树,在城市中心创造一片自然。它以榉树这种自然植物景观取代了那种以建筑、广场、道路为主的市中心公共景观。这里虽然是城市广场,仍能让人亲身体会到大自然的季相变化,感受晨光、绿阴的跳跃震动。
精品课件
琦玉新都心榉树广场
由佐佐木、彼得·沃克和NTT都市开发共同提出,在面积约1公顷的市中心铁路车场遗址上6m×6m的方格中栽植了220棵榉树,技术与艺术在这里得到完美的结合。这样的现代景观与日本传统园林形式其实有很大的区别,但并不能说这样的设计不尊重自然,而是设计师更多的从人性场所、公共行为等一系列真正为人服务的角度出发,寻找或者创造景观场所,并呵护心灵,使人在景观场所中得到归属感和认同感。
精品课件
琦玉新都心榉树广场
日本过去一直深受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影响,从传统的城市格局定式到市民的生活场景的多样,都反应了他们对自然的感悟,纯净与禅宗和茶道有着一种契合。
精心从全国53000株树苗中,选了其中的220棵,又在崎玉县境内临时经过一年半的培育观察,然后一一分类,在6mx6m的网格上种植,从树形,分枝高度,严格精选,人工强化的自然已与野外的自然状态完全不同了,矩阵行列式布置的榉树,如同枯山水中的山石与白砂,被赋予了人工唯美的物质,瀑布和雾气蒸腾的喷水的纯净,也让人体会了升华自然的特征,静穆、单纯。瀑布其流水下是凹凸不平的黑色大理石,精细的不同形状尺寸的各种板材,营造出纤细平静的又泛着看银光的溪流瀑布。
如同枯山水梳杷白砂一样,这种细腻敏感是日本景观中特有的。
精品课件
琦玉新都心榉树广场
图例
简单的构筑物、广场和小型水景配合树阵有效浓缩了自然,力求为钢筋水泥丛林城市中生活的都市人创造出能够亲身体验大自然变化的场所。这个设计从人们对自然的渴望出发,用原本我们习以为常的季节变化作为激发点,引导人们回到生活的细节,体味四季交替的自然之美,体味晨露,朝夕,花开,叶落。
重复的树阵给人强烈的时间感,同时延伸了空间,点、线、面完美组合。
精品课件
琦玉新都心榉树广场
图例
大面积硬质铺地弱化了交通的导向性,但是重复的榉树却无形中为人流指引了方向。
精品课件
琦玉新都心榉树广场
建于广场西北侧的“森林之亭”是先将榉树高度定为12m后,才决定建筑物高度的。对于建筑物的高度,正好使得从房上眺望整个广场时的景色如同树海一样,榉树树梢连成一片,一望无际地展现在眼前。
精品课件
琦玉新都心榉树广场
日本人对自然资源的珍爱可以从他们对任何自然材料的特性挖掘中见一斑,草是经过疏理精心种在石缝中和山石边的,它要突现自然生命力的美,树是刻意挑选、修剪过的如同西方艺术的雕塑般有表情含义,置于园中,它是关键,要以一当十。同样一小片薄薄的水面,滴水的声响,要勾起你许多想念,石材当然精心挑选,它的形态质感,色彩组合要提炼成神化的山水,不是自然,恰似自然的景地,是人对名山大川的向往,是人对自然的向往。太多的人工的痕迹,倒反衬出了浓缩的自然体验,纯净化的景象留下了大片思想的空白,这也就是东方(中国、日本)景观的特征。
精品课件
经典园林设计案例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