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拼车”拼什么
把有车一族的闲置车位共享给顺路乘客,为乘客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车主带来收益。凭着这样的产品理念,宋中杰和他的团队迎来了新的曙光。
宋中杰是嘀嗒拼车的创始人、CEO。“嘀嗒拼车”这个名字源自“嘀嗒团”,宋中杰和另外4位创始人曾在2010年7月创办精品限时团购网站――嘀嗒团,随后陷入“千团大战”。2013年,宋中杰将嘀嗒团卖给了优惠券服务商――维络城,另起炉灶,杀入出行领域。
2014年1月,嘀嗒拼车正式成立,9月份就完成1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今年1月,引入2000万美元的B轮投资;进入5月份,嘀嗒拼车再次敲定1亿美元的C轮融资,由崇德投资领投,挚信资本、易车网、IDG等跟投。
1亿美元融资已经是当前拼车行业的最高融资纪录。自2014年以来,拼车产品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值得一提的是,滴滴打车等出行新贵也在涉足拼车业务。那么,嘀嗒拼车凭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高额的融资?它的商业价值究竟有多大?
产品至上
把原来的团购业务完全关掉后,宋中杰和他的团队花了
3-4个月的时间研究新的业务方向。市场规模、用户体验、是否适合移动互联网技术做解决方案是他们的三个筛选标准,最后,他们锁定了拼车行业。
目前,中国私家车保有量已超过一亿,以北京为例,私家车数量达300多万,。宋中杰与另外4位创始人瞄准了这个空白点。
“我们用共享经济的模式进入出行市场,满足了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同时可以提高出行体验。”宋中杰接受《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下称《21CBR》)记者专访时认为,专车、滴滴打车等业务,只是在发挥存量市场的价值,仍没有很好地满足用户的乘车需求,尤其是在交通高峰期,打不到车的情况依然大量存在,而嘀嗒拼车把私家车主的空车位分享给顺路的乘客,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享经济,而且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
看到这个机会的,显然不只嘀嗒拼车一家。关键是如何才能脱颖而出?成立1年多来,嘀嗒拼车的团队花了不少心思打磨产品。
是否选择拼车,人们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是,是否安全。宋中杰认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获取个人真实信息变得相对容易,一是注册手机号码实名制;二是线上支付,即于网上银行、支付宝或是微信支付都需要用户身份证,这意味着用户身份再次被认证。
此外,嘀嗒拼车会抽取一部分线路做实时监控,至少可以知道车到过哪里;而嘀嗒拼车超过600万条车主和乘客之间的相互评论,也成为用户判断安全与否的重要依据。
在产品上线的同时,嘀嗒拼车与中国人寿合作,为车主和乘客在出现极端伤残情况下,最高可获得20万的拼车险。今年5月,嘀嗒拼车又跟中意保险合作,升级了拼车险,将车主和乘客的意外伤害医疗费报销额度从1万元提高至10万元。
除了保障安全,嘀嗒拼车还试图在价格上做出优势。嘀嗒拼车采取的是“最低优惠价”的计费方式,即不同城市不同接送费+1元/公里,这比普通出租车优惠大约一半。“乘客选择始发地和目的地后,预先支付,再完成拼车,对于乘客和车主都有了比较强的约束力。另一方面,预支付也确定了车费金额,不会因为堵车而增加金额。”宋中杰解释说。
此外,与其他竞品不同,嘀嗒拼车不设置“不同车型、不同价格”,所有的车型采用统一
“嘀嗒拼车”拼什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