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1年事不宜迟推进公共外交,事不宜迟.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事不宜迟推进公共外交,事不宜迟
经过公共外交,能够更直接、更广泛地面对外国公众,从而能更有效地增强本国的文化吸引力和政治影响力,改进国际舆论环境。一个越来越成熟的中国社会,不只是企业走出去,而是整个社会走出去。
  最近日本在钓鱼岛挑起的风波,是日本一个新的执政团体挑衅中国关键利益的一个严重事件,也是两国公共外交的一次较量。日本媒体和政府一唱一和,“在全球范围刮起了一股淹没中国的浪潮”。
  对中国而言,大抓公共外交,已经事不宜迟。
  在中国,公共外交还是比较新鲜的概念,别说一般公众,就是部分大使级外交官也是最近才投身“公共外交的大潮”。现任外交学院院长、前驻法大使赵进军回想,2021年回国后,在全国政协开会听赵启正讲公共外交才开始“琢磨、学习、领会这个东西”,之前“在法国没怎么感受到公共外交这件事”。
  就在2021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输巴黎站,欧洲各地80后中国留学生自发汇聚巴黎护卫火炬传输活动,就是一起轰动全球的公共外交事件,她们挥舞着中国国旗,使得巴黎街头、广场形成一片红色的海洋。中国人有必须集体补上公共外交学这一课。
  公共外交,不言而喻的抉择
  细心的大家留心到,2021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第11次驻外使节会议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中国要开展公共外交,这标志着公共外交正式提上政府的议事日程。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外交部部长杨洁篪第一次公开谈论公共外交。今年3月,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牵头创办了公共外交通讯(后更名公共外交季刊),并自任总
  “向世界说明中国”,这是赵启正的一句名言,现在,她的新梦想是,团结更多人来一起践行这个使命。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俞新天认为,中国公共外交的战略目标首先是帮助各国社会公众了解中国的现实情况、内外政策和未来趋向;长远来看,要让崛起,降低和消除对“中国富强必霸”的担心和恐惧。 赵启正在公共外交通讯创刊号上发文中国登上公共外交世界舞台,她首先解答“什么是公共外交(PublicDiplomacy)”:有一方是公众就是公共外交,公共外交的实质是公众参加的信息和看法的流通,公共外交的行为主体包含政府、社会精英和一般公众三个层面,其中政府是主导,社会精英是中坚,一般公众是基础,媒体是主角。经过公共外交,能够更直接、更广泛地面对外国公众,从而能更有效地增强本国的文化吸引力和政治影响力,改进国际舆论环境,维护国家的利益,表现本国的国际形象。
  赵启正给出了中国为何要公共外交的四条理由。第一,中国已经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现在每十二个月有1200万人出国(出境为4600万人),而到中国来的外国人有2400万人,民众间的国际交往的接触面远远超出政府交往,这种交往是实实在在的文化的双向传输。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身份,中国人向世界公民身份的转变,促进中国国民要担负起和国际社会沟通的责任。第二,公共外交是促进西方扬弃冷战思维要做的功课。第三,中国要继续发展必须有良好的国际舆论。第四,对中国的不解、误解和偏见,既不利于中国,也不利于她国。所以,“中国加强公共外交已经是不言而喻的选择了”。
  1957年毛泽东曾经说过,“中国会变成一个大强国而又使人可亲”。中国公共外交也晚生,“使人可亲”现在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举个例子,中国人往

2021年事不宜迟推进公共外交,事不宜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书犹药也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21-03-2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