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里的五角星”
【摘要】在教学中,许多班级都存在着学生不做作业的现象,教师对此有时也束手无策。教完《苹果里的五角星》一文,我从中得到启示: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时要避免整齐划一的呆板模式,打破常规思维,尝试课外作业的多维设计,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学生乐于去完成,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循规蹈矩;多维设计;创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国标版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上有这样一篇文章《苹果里的五角星》。课文记叙了邻居家小男孩传给作者的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把苹果拦腰切下去,苹果核部分就会出现一个“五角星”的图案,这使作者从中受到启迪――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读完这篇课文,我掩卷沉思:人们面对如此熟悉的苹果,为什么千百年来极少有人发现苹果里竟然藏着颗五角星呢?原因很简单,一般人在切苹果时总是竖着切,从未想到或者从未尝试过拦腰切苹果的方法。看见别人这样切苹果,我们也跟着这样做,因为习惯,所以我们少了思考,因着这样循规蹈矩的思维方式使我们与苹果里的“五角星”失之交臂。
由此,我不禁联想到许多班级都存在着有些学生不做课外作业的现象。问起这些不做作业的学生,他们总是找出种种理由来搪塞应付,为此,教师也都束手无策,久而久之,班级学生不做课外作业之风愈演愈烈。教完《苹果里的五角星》一文,我的心绪仿佛也豁然开朗:我们每每在抱怨学生不写作业的同时,也该反省一下自己,我们教师布置的作业是否以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让学生乐于完成了呢?多数情况下,回答是否定的。我们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总是喜欢用整齐划一的模式去布置,这样批改起来比较顺手。例如:抄写某课生字、生词几遍,抄写要背诵的课文等。这类课外作业往往学生只动手而动脑却不多,这种机械重复的作业,最终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让学生不胜其累。长此下去,抹杀了学生的个性、主动性,根本不利于孩子们创造能力的发展。随着课改的深入,课外作业的改革也势在必行,也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使课外作业一改过去那种呆板的旧框框,换一副生动活泼的面孔,讨学生喜欢去完成。我在教学中尝试了课外作业的多维设计,收效较好。
一、给课文配插图
喜爱绘画是孩子的天性,从学生抓笔时候起,他们便开始了自己的涂鸦之旅。孩子们喜欢用画笔来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对生活的感受,他们往往沉醉在自己所描绘的景物之中。教师何不利用孩子的这一兴趣爱好,以绘画代替枯燥的、收效甚微的作业呢?例如在《特殊的葬礼》一文教学中,文中插图描绘的是现在的塞特凯达斯瀑布逐渐枯竭的情景,而昔日的塞特凯达斯瀑布雄伟壮观景象又是怎样的呢?文中仅有一段文字描述。于是,我布置了这样的课外作业:请同学们根据这段文字描述,画一幅昔日的塞特凯达斯瀑布图。这样的作业设计学生既感到新奇有趣,同时又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搜集资料
搜集资料是必须培养的一种能力。语文课标中提出培养学生“初步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要求,收集资料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记忆,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当今时代是信息的时代,搜集资料是必须掌握的一种本领,学生通过查阅书本、上网搜集等途径,实际上就是培养他们的读写能力。例如,教学《秋天》一文,我设
“苹果里的五角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