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1年从玄奘“五不翻”标准看音译的主要作用玄奘五不翻.docx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从玄奘“五不翻”标准看音译的主要作用玄奘五不翻

     内容摘要一千多年前,唐代高僧玄奘就在翻译佛经的实践中提出了著名的“五不翻”理论,即:“秘密故不翻”、“多义故不翻”、“无此故不翻”、“顺古故不翻”和“生善故不翻”,不翻就是指音译。因为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翻译过程中难免出现不可译的现象,这时玄奘“五不翻”理论指导下的音译法就是消解不可译性的一个好措施。
  关 键 词音译 不可译性 “五不翻”理论
  一、引言
  通常来说,语言之间是能够互译的,因为语际间存在着广泛的意义转换条件。不过可译不是绝正确,因为在语言各层次中存在着种种限制,使得语际意义转换不能完全实现。这些限制,就是所谓的可译性程度刘宓庆,2021。正是这些可译性程度造成了翻译过程中的一些不可译现象,勉强翻译只会造成词不达意甚至阻碍交流。这时音译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翻译方法,就能够发挥它的主要作用,消解语言的不可译性。音译法在翻译史上由来已久,早在一千多年前,唐代高僧玄奘在经过多年的佛经翻译实践后,就提出了著名的“五不翻”理论,即:“秘密故不翻”、“含多义故不翻”、“无此故不翻”、“顺古故不翻”和“生善故不翻”,不翻就是指音译陈福康,200:33-34。本文经过分析“五不翻”理论的现实意义,意在揭示音译在翻译过程中的主要性。
  二、“五不翻”理论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玄奘,通称“三藏法师”,是中国唐代著名的佛经翻译家,为佛经翻译四大译师之一。玄奘提出了著名的佛经翻译理论—“五不翻”,成为佛经翻译中众多佛经译者所奉行的法则。即使玄奘是为佛经翻译才提出的“五不翻”,不过“五不翻”理论在今天的翻译中仍含有主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在此理论下指导的音译法对于文化间的交流更是起着不可或缺的主动作用。
  1.“秘密故不翻”
  玄奘认为,含有神秘色彩的词语应该不翻,即应该采取音译的形式,如“陀罗尼”。佛教中的“陀罗尼”指咒语,汉译为“秘密语”或“真言”,是佛、菩萨的密语。不过咒语含有神秘的特点,若采取直译的措施,翻译成“真言”或“秘密语”,则会丧失它原本的佛意和神秘感。这里的不翻是指不照字面意义翻译出来,以此取得字面意义之外的效果,而这对于众多的佛教信徒来说,不知其意译的内容,不去思索它的字面含义,在念诵时就会专注于对佛祖的敬畏心理,而不会以世俗的观念揣度文本本身的含义,所以保持了佛语的神秘和庄重郭虹宇,2021。
  “秘密故不翻”标准在当下我们的翻译中仍含有很多现实意义。为保持源语神秘色彩或异国情调,我们对很多外来词的翻译仍是采取音译标准。在我们处理民族、宗教和地方语言中带有强烈神秘色彩的事物和词语时,最好考虑到其特殊的文化渊源、心理作用等原因,合适采取玄奘提出的不翻策略,即用音译来保持其原有的神秘色彩郭虹宇,2021。
  2.“含多义故不翻”
  “多义故不翻”是指当佛经里的一个专门术语含有多个含义的时候,为预防意义缺失,不用意译而直接采取音译的方法,如“薄伽梵”。“薄伽梵”在梵语里有六种意义,而汉语里不存在同时包含这六种意义的词汇,因此为了确保原文不走样,就应该采取音译形式何子章,2021。
  在今天的翻译实践中,对于部分含义较多的词语,我们也可采取这一标准。比如,周易中阳和阴的象征范围甚为广泛,二者能够分别喻示“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的一

2021年从玄奘“五不翻”标准看音译的主要作用玄奘五不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