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角和视角的更迭儿童视角
摘要:莫言小说表现出鲜明的叙事艺术技巧,在叙述视角的利用上更是别具一格。莫言擅长利用儿童视角,以儿童的眼光、感觉的方法来观察世界。这种非理性、无功利、前逻辑的叙事策略使读者进入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审美空间并引发大家对现实世界的反思。当然,因为儿童视角的局限,莫言也不时转换叙述主体,变换作品的叙述视角,从而增加了小说的意蕴。
关键词:莫言;叙事;儿童视角;视角更迭
中图分类号: 文件标识码:A
在中国现代文坛的发展过程中,莫言是不可忽略甚至是难以逾越的,她以充满才情的个人化语言、天马行空的想象、狂欢化的叙事美学和熟练的当代叙事技巧构建了莫言式的风格。在这些当代叙事技巧中,叙述视角的独特利用无疑是最引人关注的。叙述视角指“叙述者或人物和叙事文本中的事件相对应的位置或状态,或说,叙述者或人物从什么角度观察小说”。1视角在叙述中占有主要地位。对于叙述视角的选择其实也就是叙事主体的“视角选择策略”。视角选择意味着确定叙述者的身份、权利、道德立场和美学意图,关系着文本的特殊效果――文本的可信性、视界的伸缩度等。一个作家在表述“心中的”小说时,确立什么样的叙述视角乃是有关表示自我经验、情绪情感和文化意识的“大事”。
莫言早期的作品比较多地使用的全知客观化叙述,而到了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尤其是以后的长篇丰乳肥臀、檀香刑等作品中,叙述就变得复杂起来。最为突出的特点是从儿童视角到多重话语叙事的改变。
一、儿童视角
选择用儿童的眼光即儿童的视角来观察世界也是一个叙述策略。这既是一个莫言式的创新,也是莫言作为小说家的成功之道。以至于莫言说:“快要二十年过去以后,我对红高粱依然比较满意的地方是小说的叙述视角,过去的小说里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而红高粱一开头就是‘我奶奶’、‘我爷爷’,既是第一人称视角又是全知的视角。这比简单的第一人称视角要丰富得多开阔得多。”2原来,儿童视角应该在儿童文学中使用得最多,莫言却反其道而行之,将儿童视角引入成人文学。儿童视角在她小说叙事策略中一直占有主要的地位。“莫言往往先用儿童的眼光和童年的记忆的视角来透视世界,首先使人的感觉更靠近自然天性和潜意识本源,其次也使作品世界更趋感觉化和奇异化。”3不一样于成人那样借助理性经验去观察,用科学的、逻辑的方法分析、认识世界并进而改造世界的是,儿童用自己的感觉、直觉和丰富的想象来把握这个世界。莫言正是经过努力,力图将这种儿童的感觉世界还原,“作家用她的笔,倾诉自己的感官发觉和体验,描摹的关键是自己的感觉世界的显示。作家用她的笔也是读者的感官复苏一个美感。”4
在这里,我们所说的儿童视角也指她们用感觉的方法把握世界,她们不依靠科学知识、不遵照所谓的逻辑规范,她们的思维是前逻辑型的、非理性的、形象的。在莫言早期的小说创作中,透明的红萝卜无疑是一个转折性的作品,在此作品中,作者采取了以“黑孩感觉”为视角,在黑孩朦胧的向往中,出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黑孩子一出场就是被漠视、被抛弃的形象,于是她终日缄默不语拒绝和这个世界交流,并经过拒绝语言来拒绝成人世界的对话和文明。这是一个本能的显示着反抗意识的决绝,从另一个层面上反应出文明对生命力的压抑程度。自此以后,莫言作品经常选择小男孩担当主导叙事角色,笔下塑造了一系列的“小男孩”形
2021年儿童视角和视角的更迭儿童视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