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文化嵇康和古琴文化
摘要古琴发展历史悠久,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并形成了完整的古琴文化。追溯古琴发展历程,直至在嵇康这里发生了较为主要的突破,嵇康生活的特殊时代,及其本身的个性,对古琴发展起着传承、突破和超越的主要作用。
关键词嵇康;古琴文化
在人类悠远的历史文化长廊中,古琴一直在饰演着修身养性、娱情抒心的主要角色,在漫漫岁月中演绎出一个个至今令人心潮澎湃的传奇。毫无疑问,古琴早已演变成为一个精神符号,远超其本身的价值。而嵇康和古琴命中注定般的相遇,也成就了一段人和琴的千古佳话。文章试图论述嵇康和古琴文化的紧密联络,从古琴文化的发展历史角度,结合嵇康所处的特殊时代及其本身独特的气质,探讨嵇康对古琴文化的传承、突破和超越。
一、何谓古琴文化及汉末魏晋之前发展历程
所谓古琴文化,是指围绕古琴的形制、琴曲、技巧、琴家、小说及相关理论等所形成的渗透至人类物质生活、精神层面并深深影响人类文明的含有深厚底蕴的一系列体系。古琴一向被视作高雅的乐器,被给予治天下的含义,和政治教化关系亲密。它蕴含丰富的文化内容,在长久的发展中,已经成为一定的文化符号,甚至是身份的象征。
古琴本身表现出一个脆弱、雅致之美。音色古朴、深渺,声音轻微,至若希夷之境,所以它演奏所必需的条件就是平静的周围环境,远离喧嚣宴乐场所,所以古人或是择一环境清幽之处自弹自唱,或是和三两挚友弹琴吟诗。古琴一向追求“平和”、“淡远”的境界,宜平心静气,正适合君子修身养性,因此古琴关键是作为君子正心之物,对于古琴技巧往往强调得比较少,而更着重于“弦外之音”的追求,经过琴声传达教化意味和抒怀作用。据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能够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能够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能够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问,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由此可见,鼓琴更偏重于思想文化内容方面。
古琴文化历史悠久,据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载:“琴者,禁也。禁者,吉凶之意也。”也就是说琴的最初出现可能和巫术祭奠相关,是作为判定吉凶的依据,含有神秘和高尚的地位。听说商纣王时期的师旷可能是最终一名经过古琴传达天意的巫师,今后古琴逐步转化为乐器。起初,因为古琴声音稍显轻微,不适合用于贵族宴享场所,不如黄钟大吕般声音洪亮,大气磅礴,显示出贵族和皇家的气势,于是转而成为民间通用的私人乐器。以后,春秋战国期间,“士”阶层的大量出现,常携琴出游,礼记・曲礼下载:“士无故不撤琴瑟”,由此可见,在春秋战国时期,古琴逐步开始脱离民间大众,而成为“士”这一群体的身份象征,从而也提升了古琴在众乐器中的地位。古琴蕴含和承载了丰富的内容,是充满文化底蕴的载体,上古时期是巫术的载体,间至春秋又成为儒家思想的载体,在漫长时光的积淀下,累朝积代,最终给予古琴独特的人文地位,桓潭新论曰:“八音广博,琴德最优”,在中国古代众乐器当中一直占有极高的地位,被称为高雅的乐器。新论・琴道云:“琴之言禁也,君子守以自禁”,很显然,古琴被视为君子身份的象征,并被给予了道德教化的意味。
2021年古琴文化嵇康和古琴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