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1年崔颢黄鹤楼诗主旨探析黄鹤楼崔颢主旨.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崔颢黄鹤楼诗主旨探析黄鹤楼崔颢主旨
盛唐著名诗人崔颢(694―758,从谭优学唐诗行年考)的黄鹤楼诗,久负盛名,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曾评:“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黄鹤楼诗的写作详细时间已不可确证,但大致年代是能够考定的,那就是唐开元十五年(727)到开元末(741)。崔颢的黄鹤楼已入选唐芮挺章的国秀集,国秀集成书于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该集所收的诗皆为开元至天宝三年(713―744)期间所作,据此我们可知黄鹤楼最迟写于天宝三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在唐诗乃至中国古代诗歌中全部占据着很主要的地位。这首深受后人推重和激赏的诗歌,其主旨一直是后人关注的焦点,对该诗的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些人认为此诗从本质上抒发的是一个看破红尘,勘透世事,计划超越世俗尘嚣而不可得的愁苦;有些人认为该诗表示了怀古思乡之情;也有些人认为该诗是作者因登楼寂寞而生的淡淡乡愁的流露。多年来,更有很多学者将其和李白的游金陵凤凰台加以比较,突出李、崔二人诗的同异。笔者认为,黄鹤楼诗的主旨并非单一,而是复杂多面的,正如其诗一样时空翻转,古今跳跃,舒卷自如。�
  一、 升天学仙路难觅,古楼白云空依旧�
  ――忆古追昔空惆怅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的前两联讲到一个神话传说。南齐书・州郡志下・郢州载:“夏口城据黄鹤矶,世传仙人子安乘黄鹄过此上也。”黄鹄,齐谐志作黄鹤。太平寰宇记卷一一五中武昌府载:“昔费文�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楼憩驾,故名。”诗人登临黄鹤楼,首先想到的是黄鹤楼漂亮而缥缈的神话传说,崔颢巧妙地拉近时空距离,昔时的典故和此时的景观完美结合,平添了悠悠白云的蓝天映衬下临江高矗的黄鹤楼的神秘感。“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诗人的视野从地上的黄鹤楼转向邈远的天空,诗人的思绪也一下从惆怅的现实飞到了遥远的古代。金圣叹曾说:“‘昔人已乘黄鹤去’是忆昔人,‘黄鹤一去不复返’是想昔人,‘白云千载空悠悠’是望昔人。”(金圣叹评点才子全集)诗人为何对昔人又忆又想又望呢?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因仕途失意而产生的避世情绪的宣泄(有关崔颢的“仕途失意”,详后);二是追仙慕道思想的自然流露。唐朝实施开放的文化政策,儒释道三教并重,尤其是道教,因其祖师爷姓李和帝王同姓,所以成了唐朝的国教。宋王溥唐会要卷五十专门谈到道教在唐朝的兴盛情况。唐朝统治阶层大力提倡道教,道教在整个唐代全部很繁荣,道观、道士众多。杨贵妃曾被度为女道士,法号太真;唐玄宗晚年也曾被度为道士;著名诗人贺知章退休回家后也曾当道士。道家追求长生不老,编织了很多得道成仙小说,在当初社会深入人心。诗人官场失意,自然转向退隐,欲超脱尘世,因此艳羡古人能够随心所欲,得道升仙。然而,仙人不可见,成仙又无术,现实一直无法超越,成仙愿望落空,免不得落寞哀怨。“尊崇道教”时代文化背景在诗人笔端心底潜意识发而为文,便有了黄鹤楼的开头,如信手拈来,自然天成。�
  二、 金城故乡悲柳树,赏心亭上叹流年�
  ――悠悠碧树总关情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是该诗的点睛之笔,诗人站在黄鹤楼头,极目远眺,对岸的汉阳一马平川

2021年崔颢黄鹤楼诗主旨探析黄鹤楼崔颢主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读书之乐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2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