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工组织设计 2 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第一节: 项目背景第二节: 建设条件第三节. 主要工程内容(如下表) 第二章编制总说明第一节:编制依据第二节:执行规程规范第三节: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原则第三章施工总体规划第一节:施工总体布置原则第二节:具体布置第三节:施工技术准备第四节:主要管理、技术、质检人员配备第五节: 工期计划第六节: 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计划第七节:拟投入的主要物资计划第八节:施工组织与劳动力安排第九节:施工协调第四章施工总平面布置第一节: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原则 3 第二节:临设布置(附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第三节、场区用水第四节、临时用电第五章主要项目施工方法第一节: 工程测量第二节:平整场地第三节:土方开挖第四节: 土方回填第五节: 桥梁第六节:挡土墙第七节: 工布施工第八节:水泥稳定基层施工第六章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第一节: 组织保证措施第二节: 制度保证措施第三节: 技术管理措施第四节: 施工质量控制第五节: 工程质量竣工验收第六节: 工程档案管理第七节: 成品保护措施第八节: 计量管理第七章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4 第一节: 安全生产管理目标第二节: 安全生产组织机构(附图) 第三节: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第四节: 现场安全防护管理措施及实施细则第五节: 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第六节消防保卫工作管理措施第七节: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保证措施第八章确保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的技术组织措施第一节文明施工措施第二节环境保护措施第三节施工现场扬尘控制措施第五节道路交通保畅措施第九章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第十章特殊季节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第十一章竣工资料的整理和档案管理三、附表(一)本工程施工过程中拟投入机械进场计划表(二)本工程施工过程中拟投入的仪器和检测设备表(三)劳动力进场计划表(四)施工进度计划图(五)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六)临时用地计划表 5 第一章工程概况第一节: 项目背景开县地处重庆市东北部, 北依大巴山, 南近长江, 距重庆市区约 330km , 县域位于东经 107 ° 55′ 48″~ 108 ° 54′ 00″, 北纬 30° 49 ′ 30″~ 31° 30′ 00″之间。开县东与巫溪、云阳两县接壤, 南与万州区天城毗邻,西与四川省开江、宣汉两县交界,北与城口县相连, 海拔高程在 136 ~ 2628m 之间。开县位于小江流域中上游, 县域大部分属于小江流域。小江支流南河从老县城南侧呈西东向流过, 东河从东侧呈北南向流过, 在县城老关嘴汇合后称澎溪河(小江)。三峡工程建成后,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 175m (吴淞,下同), 汛期最低水位为 145m (吴淞,下同),受三峡水库运行调度影响, 在高程 145 ~ 175m 之间, 将形成与天然河流涨落季节规律相反、涨落水位差高达 30m 的水库消落区。开县范围内消落区面积约 42km 2 ,是三峡库区消落区面积最大且集中分布的县, 占全库区消落区总面积的 % , 占重庆库区 % , 主要集中分布于人口稠密的开县新城周围的河谷平坝区,连片面积达 24km 2 。为减小老县城段消落区范围, 开县于 200 7年6 月在澎溪河下游乌杨桥处开工建设水位调节坝工程, 水位调节坝远期正常蓄水位 ,可大量削减开县县城段消落区面积; 同时, 调节坝的上游将形成一个常年水位为 ~ 、 6 水域面积为 2 的人工湖——汉丰湖。开县汉丰湖岸线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歇马段) - 涉水部分位于规划的生活物流园区, 南河南岸。该工程起于歇马村, 止于规划的开州大道西延伸段 2km 处,工程全长约 。依据《开县城市总体规划(2004 ~ 2020) 》,该工程位于开县城区滨水景观带内,周边自然、人文景观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该工程与开州大道西延伸段道路相结合, 是开县生态调节库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开县生活物流园区滨水景观带建设工程项目之一。第二节: 建设条件 水文、气象开县受太平洋、印度洋季风及西风环流和青藏高原气旋的影响,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总的表现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和, 无霜期长,日照偏少。开县县域气温自北向南逐渐递增, 立体气温明显, 夏季较为炎热。多年平均气温 ~ ℃,月平均气温最低( 1~2 月) - ~7 ℃, 月平均气温最高(7~8月) 21~ ℃, 极端最低气温- ℃( 1961 年1月 17 日),极端最高气温 42℃( 1961 年7月 23 日) 。霜期短, 一般 10~ 20d/ 年; 雾日多,为 20~ 35d/ 年, 最长 49d/ 年。以县城为代表的中部低坝地区, 多年平均日照时间 1460h
开县汉丰湖岸线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