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价溢价袁建军:从海外折价到中国溢价
“尽管不少人现在看好大盘蓝筹股,但我们认为,现在恰恰是投资经典成长股的良好时机。”袁建军说。 2021年1月9日,中国人寿(601628)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这只中国资本市场第一保险股,早市开盘就报出了37元的价格,和发行价元相比,劲升%。受到中国人寿登陆A股的影响,在香港上市的中国人寿H股8号亦受到资金热烈追捧,当日收市升%,收报港元。
想到两年多前,中国人寿在港上市,3元左右的价格,竟然长时间少有些人问津,短短两年过去,中国优质企业从过去的折价到今天的溢价,已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同,并成为2021年推进中国股市高速成长的一个关键动力。
“回顾2021年中国的资本市场,假如说上半年上涨的关键原因是股权分置改革,下半年则是由国际投资者的热情所推进,这两条线贯穿市场发展的线索,全部显得异常清楚。”
汇添富基金管理有限企业投资研究部研究主管袁建军认为,现在再看中,不能只从中国的角度,而是要有全球视野。国际投资人以前讨论的是投资中国的风险,现在则是在讨论不投资中国的风险,两年时间中国资本市场在全球的地位已经有了根本性的改变,这也是中国股市下半年发生改变的一个强烈的国际背景。
“过去因为外汇管制和QFII额度的限制,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热情无法传输到A股市场。在众多优异上市企业进行了A+H股两地融资以后,这种传导已经有所加大。2021年9月招商银行(600036)在香港上市,发行价定在港元,上市交易首日,开盘价在港元,这个价格对我国市场的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很明确,促进我国投资者对招行价值的再认识。到工商银行(601398)和中国银行(601988)陆续上市,我国投资者开始更多从国际视野来审阅我国市场估值的合理性。”
其次,基金在市场上涨过程中,也起到了一个决定性作用。袁建军说,应该说大量投资者是到了2021年的下半年,才感受到基金的盈利效应。买基金也由此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狂热。现在基金投资者的数量已经超出股票,成为储蓄以后百姓的第二大投资项目。当基金的盈利能力得到了市场的验证和认同,整个2021年基金发行的规模,也达成了惊人的3200亿,假如不是因为最终两个月证监会给市场降温,临时停止新基金的发行,2021年的发行规模,比2021年(350亿)很可能会超出10倍。”
“基金的蓬勃发展实际上是顺应了国家和居民两方面的需求,甚至是顺应了国际投资者的需求。今年以来全球流向新兴市场的资金,大约有二分之一以上(100多亿
2021年折价溢价袁建军:从海外折价到中国溢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