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1年改革开路 减“副”,为预算改革开路.docx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021年改革开路_减“副”,为预算改革开路改革开路_减“副”,为预算改革开路
四级党委集中换届工作,现在已经进入下半程。回顾已经完成的党委换届,最大的亮点当属降低副书记职数,形成“一正二副”的新模式。舆论对这一结果表现出乐观的欢迎态度:精简职位能够降低行政成本,“减副即减负”。
  “好事”的时评家甚至计算出,一级党委只要多一名副书记,一年就要多支出30万元,其费用能够支出10名公务员或10多名企业职员,从而说明淘汰副职能够节约财政开支减轻纳税人负担。
  诚然,“一个省有四五十个省级干部,几百个乃至上千个地厅级干部,一个县几十个县级干部”太过臃肿了,为这些人支出薪水加车马费是一笔昂贵的开销,综观舆论,焦点即基础集中在“减副即减负”上。然而,部分公共财政学者和公共预算学者提醒说,四级党委降低地方党委副书记职数所节约的开支,在预算大盘子里不过杯水车薪,“一缸水少了几瓢水而已”。
  这并不是说这些学者不看好“1+2”模式,恰恰相反,这是一个让她们心跳加速的议题。她们关心的是,“减副”会否是中国改革的一个态势,党委已经带头精简副职了,接下来政府会否精简副省长,副市长,副县长和副镇长职数?毫不夸张地说,她们对“减副”的敏感度无人能及。她们太清楚“减副”对于中国正在进行的公共财政建设、公共预算改革意味着什么。
  1994年中国才出台第一部预算法,而真正开启预算改革,确切地说是部门预算改革也是1999年以后的事情。彼时,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21年,政治结构已经发生了部分改变,而有些改变看上去对公共预算建设并不有利。
  详细地说,宪法和1994年预算法给予人大的预算权力关键由党委和政府组成的“行政预算体系”来行使了,直到1999年部门预算改革之前,人大并没有介入预算领域。1999年以来,“钱袋子的权力”在各级人大逐步兴起,然而人大很快发觉,原来由党委和计划委员会控制的资金分配权力已经“零碎化”到各个分管领导和各个部门,预算权力展现出一个“非正式制度”的色彩,监督不易也。
  以省级政治为例,一名公共预算学者截取了一个省级样本,在那里有近20名分管领导,她们是省委常委和副省长,每个领导周围全部围绕着部分党政部门,即她们的政策领地,各个领导在自己的政策领地拥有几乎排她的“预算权力”。学者称之为预算中的“多支笔”现象。同时,这些政策领地实际上成为分管领导的“选民”。
  这是行政首脑和副职分享权力的结果,马上部分支出的决定权下放给分管各个领域的副职,一些资金被独立出来作为这些副职的专用资金。假如分管领导要支持某个部门的某个项目,她能够“批条子”给部门,部门就能够凭着它去财政要钱,财政就从各个分管领导人的“盘子”里将分管领导同意的资金拨付给部门。这就是中国地方预算中很普遍的“批条子”的现象。因为这是无约束的权力,为贪污浪费现象埋了下伏笔。
  在一个正式预算制度,预算编制的权力通常被给予行政首脑,并有一个由行政首脑直接领导的“关键预算机构”。假如我们确实计划把财政部门塑成“关键预算机构”,这就意味着要将种种“非正式预算权力”取消,让全部的财政资金全部进入财政部门的“笼子”,然后再统筹编制部门预算,提交人大审查和同意,走向公共

2021年改革开路 减“副”,为预算改革开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梅花书斋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