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1年时光流逝的唯美短句子青春记忆.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时光流逝的唯美短句子青春记忆
摘要知青美术指的是在1968年到1978年期间,由参与上山下乡运动的知识青年所创作的美术作品。知青美术是在中国特殊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社会文化现象,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伴随上山下乡运动的结束而淡出历史舞台。本文简略地描述了知青美术的概况,及那段不可反复的历史记忆。
  关键词知识青年;知青美术;上山下乡;青春
  一、知青美术概述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毛泽东曾专门发表讲话,指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收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须。要说服城里的干部和其它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儿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该欢迎她们去。”今后,一场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收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运动在全国展开了。这场运动同时得到了社会各界舆论的大力支持,多种报纸和杂志上快速出现了形式各异的对知识青年的描述。大部分的知青画家的经历和美术创作全部有着相同的地方:
  1、受时代意志的影响
  在那个充斥着强烈革命意识的年代里,从中央到地方全部十分强调政治宣传主要性,而这些宣传活动全部带有浓厚的政治意志和时代特征。对于多是处于学习阶段的知识青年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2、接收教育背景的相同性
  知青画家们在被送往农村或生产建设兵团的时候,大全部接收过比较正规的绘画训练,有些是美术院校的学生、有些在少年宫美术班里学过画、还有部分则是自学成才。在那个条件如此困乏的年代,知青画家们取得的成就更和她们的自学能力有着亲密关系,这种能力使得她们在封闭的文化环境中受益匪浅。
  3、受“文革”美术的影响
  文革中“极左”政治宣传的需要,为红卫兵美术提供了发展的良机。很多知青画家在“文革”早期全部曾投身过政治宣传或画过领导像。老三届的知青画家多在“文革”开始时,就绘制了大量的毛主席像和其它宣传画,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她们的创作能力。当她们下放到农村后,枯燥的农村生活使她们寻求多种机会进行绘画创作来实现自己的艺术爱好。
  二、知青美术的艺术特色和个案分析
  知青美术和红卫兵美术,全部活跃于“文革”时期。从时间上看,红卫兵美术活跃于“文革”前期,知青美术活跃于“文革”后期;从表现手法上和艺术趣味上看,知青美术和红卫兵美术略有不一样。知青美术关键对自己的切身体验加以描述,关键表现了平静的生活状态;而红卫兵美术则是以“红光亮”表现“大批判”为专题,关键是以传达思想政治观念为主旨的;从表现内容上看,知青美术关键是表现上山下乡生活内容的,和红卫兵狂热喧嚣的表现内容有所区分。知青美术的特点关键有:
  1、表现上山下乡激情迸发年代的题材
  “文革”时期美术作品是有相同之处的,全部是以宣传政治专题和“红光亮”为关键表现方法。知青美术在表现内容上带有强烈的“文革”革命主义色彩。尤其在部分有影响的作品中,更能表现“文革”政治本质。
  徐纯中的毛主席的红卫兵――向革命青年的楷模金训华同志学习描述的是为抢救被洪水冲走的电线杆而牺牲的金训华同志。此画曾作为美术界的“样板画”之一,发表在红旗杂志上。这幅画传输之广,它不但被大量的印成招贴画和邮票,而且被大规模的用油画复制在全国各地的宣传牌上。这幅画反应上山下乡的特定历史事件――为抢救国家财产而壮烈牺牲,人物形象全部是高大完美,紧握拳头,瞪大眼

2021年时光流逝的唯美短句子青春记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读书之乐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1-03-2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