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_景情关系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诗歌鉴赏中的情景关系
明代胡应麟《诗薮》中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宋代范希文《对床夜话》中说:“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化景物为情思。”清代王夫之《姜斋诗话》中更明确提出了景语与情语的概念并提到二者的关系:“不能入景语,又何能情语耶?”“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而王国维则更在《人间词话》中明确指出:“一切景语皆情语。”
古人早就注意到诗中景与情的关系
2008年山东卷第14题第一问“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2009年江西卷第14题第二问:前人认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的颔联“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为全诗动人处,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
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第9题考查周朴的《春日秦国怀古》设题为:“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近几年来,高考古诗鉴赏题频频考查古诗中写怎样的景,这种景抒发了怎样的情一类的考题: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阳,此恨谁知?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2、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三种表述形式:(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以景结情
四种内在联系:
以乐写哀,以哀写乐,
以乐写乐,以哀写哀。
一、借景抒情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这首词主要运用什么方法来抒发作者对江南的追忆?
①这首词运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来抒发作者对江南的追忆。②诗人白居易借助于“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③表达出对江南水乡的魂牵梦绕、久久不忘。
春 行 即 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1)此诗正写于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
(2)宜阳:今河南省宜阳县,唐代称福昌县,为唐代行宫连昌宫所在地。
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解答:
【步骤一】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步骤二】诗人站立城头远眺,只见城外长满了茂盛的野草,潺潺溪水东流又折向西,树木葱茏,山花烂漫,鸟语婉转,构成了一幅明丽的春景图 。
【步骤三】但美景 “无人”观赏,山花“自落”、
百鸟“空啼”,表达了诗人的寂寞、伤感之情。
2、寓情于景
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等),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
诗歌鉴赏之 景情关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