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1年一束流向黑暗的火焰-黑暗之剑v1.9适应机型.docx


文档分类:汽车/机械/制造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一束流向黑暗的火焰:
在德国东部的一个绿树环抱的小村子里,一个5岁的孩子因为父亲和弟弟的骤然死去,变得异常孤独和忧郁。她喜爱一个人躲进绿树葱郁的大自然,看那天空翻卷飞扬的云彩,听那长满青苔的尖顶教堂传来的悠扬的钟声……这萦回不去的钟声,穿透孩子敏感的心灵,带着她那如丝如缕的忧思飞往亲人的墓地。
  这个孩子,便是以后的哲学巨人尼采!
  亲人的逝去,引发了尼采心灵深处对生命的最初的哲思;大自然的美好和神秘诱发了尼采心底的诗情。这个世界,还没有哪个人如尼采通常将哲学和诗完美地融合。读尼采的哲学,就如同读她的诗;读她的诗,也如同读她的哲学。
  一个想“回家”的孩子
  尼采少年时期的诗歌即弥漫着忧伤的哲思。
  在她14岁时所作的诗生活是一面镜子中,她把生活喻为一面镜子,认为人生的第一件事便是认识自我。我立即就联想到博尔赫斯那张著名的“脸”和“镜子”“迷宫”等意象,渴望看着自己并找到生命的归宿,或许是潜藏于每个人心底的秘密。这一永恒的哲思一直伴伴随尼采,在她成年后的诗独来独往者中,她这么写道:“我喜爱像林中之鸟,海底之鱼,沉醉于一个美好的瞬时,在迷人的错觉中幽居沉思,最终从远方招回家园,把我引向―――我自己。”
  一样,在尼采15岁时所作的诗归乡里也深刻地表示了这一专题。当悠扬的晚祷的钟声于风中飘来的时候,尼采沉思着人和大地的关系:“我们全体全部滚滚/奔向永恒的故乡。/谁人在每时每刻/摆脱大地的羁勒,/唱一支故乡牧歌/赞颂天国的极乐!”但她又忧伤地说:“我们从未摆脱大地,/终究回到它的怀抱。”在少年尼采的心里藏着一个美好又神秘的归地,这个地方可能在南方:“岩石,无花果树,尖塔和港湾,/一声羊咩,举目田园一一/无邪的南方呵,请收下我!”这发自心灵深处的诗意的呼叫,让人读之有一个锥心之痛。大地、田野、钟声、橡树林、玫瑰、云雀、墓园――组成了一个游子的归乡历程。
  于是,忧伤的尼采发出了“生命如同一阵飘风”、无家可归”这么的悲情感叹。
  “无歌之思”和“如乐之词”
  19世纪,伴随浪漫主义大诗人海涅的逝世,德国诗坛逐步消沉暗淡了。这时,惟有尼采的诗独树一帜,如同一颗星星仍然闪烁在夜幕里。尼采将自己的诗分为两类:格言和歌。她称格言为“无歌之思”,歌为“如乐之词”。
  尼采的格言精练而富有哲理,给人以深刻的人生启迪。如:
  你站在何处,你就深深地挖掘!/下面就是清泉!“(勇往直前)、”要真正体验生命,/你必需站在生命之上!”(生命的定律)、“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谁终将声震人间)……透过这些短章,我们看见的是尼采所谓的强者的形象:孤独而英勇,忧郁而智慧。
  一束流向黑暗的火焰

2021年一束流向黑暗的火焰-黑暗之剑v1.9适应机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读书百遍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1-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