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师琐记在琐记中江南水师学堂
我自幼喜爱武术,对太极拳更是情有独钟。曾前后拜刘仁海、姚继祖、傅钟文、王荣堂等先辈大师,习练各家太极拳和八卦掌等内家功夫。我虽资质驽钝,但诚心敬意,尊师重道,历经数十年的刻苦习练,也略有所得。回想当年和各位老师朝夕相处、修德学艺的部分往事,桩桩件件恍如昨日,历历在目。今琐记一二,聊遣心头思念之绪。
刘仁海
刘仁海(1904――19821,字慈瀚,河北省任县环水村人,是王其和式太极拳的杰出代表人物。她虽一生隐居乡里,未能名扬四海,不过她所含有的真功和高尚品德实属罕见。她天生睿智,功夫纯厚,一生致力于王其和式太极拳的丰富、发展和传输,授徒逾千人,在当地家喻户晓,影响颇大。
我的故乡任县邢家湾距离环水村不远,这一带是远近著名的武术之乡。受当地尚武之风的影响,我自幼便迷恋太极拳,对刘先生的太极功夫及名望,久存崇敬和向往之心。我第一次看刘先生打拳,是在14岁那年正月。每十二个月正月是刘先生家最热闹的时候,她徒弟众多,有本村的,有外村的,成群结伙相约来到她家,一来是给老师拜年,二来让先生给指点指点,再相互之间推推手,切磋切磋。当初,我已随本村年长的拳师学拳两年,套路架子已经基础熟练,便随她们来到刘先生家。一进院便看见有很多人,我挤进屋里,只见两间外屋围满了一圈人,刘先生正在当中的空地上和一个人推手。我一看姿势,便以为好看,正寻思间,只见刘先生双手一抖,对方便被疾发出去,穿过狭窄的套间门口,重重地贴在里屋的墙上,只听“嗡”的一声,窗棂震颤,屋顶土落,我不由得一惊。以后,又有多个人轮换和刘先生推手,仍是穿门贴墙,分毫不差,我愈加惊奇不已。回家的路上,我的心还怦怦直跳,暗想这么推手,要是把人打死了怎么办?那时的情景,至今想起来还历历在目。
以后,我有了直接向刘先生学习的机会,实现了多年的夙愿。一次,我和刘先生搭手,只以为她用单手将我的肘臂一挑,我便被提起,脚跟不能着地,进退由她,半点也由不得自己。等她将我提带到炕沿时,她将手一沉,我便重重跌下。其它人和刘先生搭手,也是如此,只要被刘先生粘上,便进退不能自如。刘先生说:“这靠的是提上拔下,沾连粘随的知觉功夫。”
随刘先生练拳数年后,我的功夫有了一定长进。一天,刘先生给我讲解丹田内转、腰胯换劲等功夫。她单腿站地,让我任意推。当初刘先生已是76岁的老人,我正是二十多岁血气方刚的小伙子,而且还练了十几年的功夫。可是我不论怎样推她,不论力大力小,以前从后,她总是稳稳站定,顺力而化,不偏不晃,使我有推空扶虚的感觉,令我大为不解。若双脚着地,则能够经过两腿的虚实转化,化解多种来力,可她当初是单腿站立,怎样化解?我真是弄不明白。刘先生看到我迷惑的样子,对我说:“这种功夫叫‘蹭胯’,全靠腰胯的细微‘蹭磋’,在丹田的带动下,随意念而转,不但可化解四面来力,还能生发八方去意,这是‘浑圆劲’的表现,是太极拳修炼的高深境界。”我听得似懂非懂。刘先生又说:“当年我师王其和先生教‘蹭胯’功夫时,我也是似懂非懂。”当初王先生叮嘱说,现在不懂不要紧,做不到也不要紧,但一定要专心记住,未来即使老师逝世了,只要刻苦练功,认真体悟,也会做到的。刘先生叙说这件往事一样是在叮嘱我。我也是在老师逝世后才逐步了解她当年所口授的很多神奇功夫。
1982年夏,刘先生已身患重病,我常去探望照料她。一天,我又去探望卧床多日的刘先生,当初她已经是骨瘦如柴,汤水不进,时醒时睡。当她感觉到我在一旁时,慢慢地睁开了双眼,用微弱的声音对我说:“把我扶起来,练一趟……让我再看看。”我将她慢慢地搀到八仙桌旁的圈椅上,她坐了一会儿,因身体过于瘦弱而感到不适,双手扶着桌子站起来看我练拳。我不忍心让先生受罪,练了十几式便停了下来,想劝她躺到炕上。还没等我说话,刘先生就开始给我指点开了,她说我刚才的“手挥琵琶”一式只有封守之意,缺乏进发的内力,并叮嘱我说,太极拳每招每式全部可封可进,可守可攻。说完后还令我来试,我只好遵命进招,只见刘先生“琵琶”式一抖,竟把我发出去贴到数尺外的墙上。刘先生感觉到我不忍心用力,便让我用力再试,仍贴墙如故,甚至比上次发劲更脆。刘先生躺下来,把我叫到床边,喘了口气,对我说:“太极拳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收放一体,周身无处不太极。这是太极拳最关键的东西。”这么的功夫若不是口传身授,悉心琢磨练习,是绝对学不到的。这也是我最终一次看到先生下床说拳。
刘先生的精湛功夫来自于她60多年不间断的纯功。她在17岁那年夏季的一天,因浇园汲水劳累,躺卧在井台上困乏而睡,醒来后腰痛难耐,于是拜王其和先生为师,习练太极拳,以求祛病强身。今后以后,直至她78岁仙逝,虽历经人生坎坷苦难,却一直功夫不停,从早到晚拳不离手,每日练拳趟数难以确记。一年四季,她从没有让家人叫过一次
2021年从师琐记在琐记中江南水师学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