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名树佛教四大名树
七叶树为七叶树科七叶树属落叶乔木,别名桫椤树、娑罗树、莎罗树、天师栗、快乐果、猴板栗。依据部分古老传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是在尼泊尔蓝毗尼花园的一棵菩提树下诞生的;她长大悟道后用贝叶棕的叶片刻写佛经,传输天下,普渡众生;后于80岁高龄时在印度城外小河边一片茂盛的娑罗林涅�。因此,娑罗树和菩提树、贝叶棕被佛家合称为“佛国三宝树”。可见七叶树和佛教有不解之缘。
七叶树为高大的落叶乔木,树干挺直,树高可达26米,胸径可达140厘米,树冠庞大而开阔,呈圆球形。现在,庭园内栽植的七叶树株高通常为4~6米,还未长成大树。七叶树树皮灰褐色,老时有不规则片状剥落;主枝开展,小枝粗壮,冬芽肥大,顶芽大,有4芽鳞交互对生,萌芽力不强。掌状复叶对生,叶柄6~10厘米,小叶5~7枚,成年大树以7枚为主,叶片厚纸质。小叶长椭圆状倒披针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长9~16厘米、宽3~6厘米,叶面亮绿色,小叶柄长约厘米,叶背基部幼时有疏柔毛。圆锥花序着生于枝顶,两性花常长在花序基部,能坚固;花色雪白,花小,带红晕,花瓣4~5瓣。蒴果球形,内含1~2粒种子,褐黄色。花期5~6月,果实9~10月成熟。种子形状和色泽宛如板栗。
其实中国也是七叶树的原产地之一:中国的北部和西北部,关键是黄河流域一带栽培较多;陕西、甘肃、河北、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地都有栽培:但仅秦岭一带有野生植株,自然分布在海拔700米以下的山地。
七叶树,树干通直,树姿雄伟,树冠圆满,冠如华盖,大枝舒展,树影婆娑,含有良好的遮荫效果。其叶形秀美,叶片伸如巨掌。早春,七叶树展吐绯红的新叶,十分娇艳;花序于初夏开放,繁花满树,纯白皎洁,硕大的花序竖立于叶簇中,似一个华丽的大烛台,蔚然可观;入秋,叶色红得鲜艳、漂亮。其果实浑圆硕大,垂挂枝头,果形奇特。
总体而言,七叶树是不可多得的观叶、观花、观果树种,也是著名的行道树、庭荫树和园景树,为世界著名4大行道树之一(国外关键是其同属种欧洲七叶树;其它3种行道树为悬铃木、榆树、椴树)。
七叶树适宜种植于风景区、城市、街道、公园、广场、园林、机关单位和庭院,既可孤植,也可群植,或和常绿树和阔叶树混种。在西欧及日本的部分城市,七叶树被广泛用于行道树、庭荫树,红花或粉花及重瓣七叶树园艺变种也常被种在道路两旁,花开之时形成漂亮的风景。
在中国,七叶树和佛教有着很深的渊源,是佛门的一个标志,所以,很多古刹名寺,如杭州灵隐寺、北京卧佛寺、大觉寺中,全部有千年以上的古树。
洛阳名园记中说,苗帅园古有七叶二树,对峙高百尺。长安客话中说r卧佛寺内娑罗树二株,子如橡栗,可疗心疾。
杭州西湖灵隐寺的婆罗树,相传是在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由创立灵隐寺的印度和尚慧理从故乡带来的娑罗籽栽植起来的。其中,在灵隐寺大雄宝殿西边、杭州市佛教协会所在地“紫竹林”中的两株娑罗树,高达二十六七米,树身苔藓斑驳,苍劲古老,躯干需数人方可合抱。据灵隐寺志记载,这两棵波罗树系慧理法师当年亲手栽种的,虽经历了1600多年的风雨沧桑,至今仍是葱郁挺秀,生机盎然,是杭州西湖数十里湖山中最老的古树名木,也是中华大地上最古老的佛树,更是中印两国人民友好往来、文化交往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故而千百年来,这两株婆罗树一直被历代僧人珍视为古刹灵隐
2021年佛家名树佛教四大名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