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14、15章 核酸的物理化学性质.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1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Chapter13 核酸的物理化学性质
Nucleic Acid
Chapter14 核酸的研究方法
Chapter13 核酸的物理化学性质
一、核酸的水解
(一)核酸的酸水解或碱水解
核酸分子中的磷酸二酯键可在酸或碱性条件下水解切断。
DNA和RNA对酸或碱的耐受程度有很大差别。
例如, mol/L NaOH溶液中,RNA几乎可以完全水解,生成2′或3′磷酸核苷;DNA在同样条件下则不受影响。这种水解性能上的差别,与RNA核糖基上2′-OH的邻基参与作用有很大的关系。在RNA水解时,2′-OH首先进攻磷酸基,在断开磷酯键的同时形成环状磷酸二酯,再在碱的作用形成水解产物。
DNA一般对碱稳定,RNA对碱不稳定。
(二)核酸的酶水解
一、核酸的水解
生物体内存在多种核酸水解酶。这些酶可以催化水解多聚核苷酸链中的磷酸二酯键。
以DNA为底物的DNA水解酶(DNases)和以RNA为底物的RNA水解酶(RNases)。
根据作用方式又分作两类:核酸外切酶和核酸内切酶。
核酸外切酶的作用方式是从多聚核苷酸链的一端(3′端或5′端)开始,逐个水解切除核苷酸;核酸内切酶的作用方式刚好和外切酶相反,它从多聚核苷酸链中间开始,在某个位点切断磷酸二酯键。
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最有应用价值的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这种酶可以特异性的水解核酸中某些特定碱基顺序部位。
Chapter13 核酸的物理化学性质
Chapter13 核酸的物理化学性质
一、核酸的水解
(二)核酸的酶水解
脱氧核糖核酸酶类
1、牛胰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I):从5′磷酸末端切下寡聚核苷酸。
2、牛脾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II) :从5′磷酸末端切下寡聚核苷酸。
3、限制性内切酶:存在于细菌体内,用于专一性地降解外源的DNA,限制性内切酶已成为基因工程最重要的工具酶。如 EcoRI
(请看教材503—504页)
二、核酸的分子量、溶解性、粘度和酸碱性质
Chapter13 核酸的物理化学性质
1、分子量在数百至数百万之间;微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变性时粘度降低;
2、核酸的碱基、核苷和核苷酸均能发生解离。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形成兼性离子,为两性电解质,具有等电点。
Chapter13 核酸的物理化学性质
三、核酸的紫外吸收
在核酸分子中,由于嘌呤碱和嘧啶碱具有共轭双键体系,因而具有独特的紫外线吸收光谱,最大吸收峰波长(λmax)在260nm处,可以作为核酸及其组份定性和定量测定的依据。
Chapter13 核酸的物理化学性质
三、核酸的紫外吸收
摩尔磷消光系数 508页
增色效应:核酸发生变性时,摩尔磷消光系数增加的现象。
减色效应:复性后,摩尔磷消光系数又降低的效应。
Chapter13 核酸的物理化学性质
四、核酸的变性、复性及分子杂交
(一) 核酸的变性(denaturation)
核酸的变性:维系核酸三维结构的碱基堆积力和氢键如果受到某些理化因素的破坏,其三维结构就要改变,从而引起理化性质及生物学功能的改变,这种现象称为核酸的变性。
变性核酸将失去其部分或全部的生物活性。核酸的变性并不涉及磷酸二酯键的断裂,所以它的一级结构(碱基顺序)保持不变。
能够引起核酸变性的因素很多。温度升高、酸碱度改变、甲醛和尿素等的存在均可引起核酸的变性。
变性与降解的区别:是否涉及共价键的断裂和分子量的改变。
Chapter13 核酸的物理化学性质
四、核酸的变性、复性及分子杂交
核酸的变性的特征
DNA的变性过程是突变性的,它在很窄的温度区间内完成。因此,通常将引起DNA变性的温度称为融点,用Tm表示。
一般DNA的Tm值在70-85C之间。DNA的Tm值与分子中的G和C的含量有关。
G和C的含量高,Tm值高。因而测定Tm值,可反映DNA分子中G, C含量,可通过经验公式计算:
(G+C)%=(Tm-)
影响DNA Tm大小的因素:DNA的均一性;G—C的含量;介质中的离子强度。

第14、15章 核酸的物理化学性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1-12-0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