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在实验中制取氯气的原理和方法。 3、使学生掌握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4、通过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学习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的一般方法。 5、通过实验,加强环保教育,学会在实验室中处理有毒气体的基本方法。[ 重点难点] 氯气的化学性质[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氯气的物理性质;氯分子的结构、氯气与金属、非金属的反应第二课时:氯气与水的反应、氯水的成分、氯气与碱的反应、次氯酸的性质[教学设想]本节是高中化学系统学习的开始,又是初中化学知识的延续。作为初中向高中过渡阶段,本章节的教学对今后学生的学习有着极重要的作用。但本节内容很多, 化学反应也多,学生往往很难适应,因此,教学的难度也就加大了。本节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能仅把目标定在教学生掌握氯气的性质上面,而更应下功夫突出化学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实验中产生的各种现象,结合初中所学知识去探究氯气的性质,学习有关化学反应,从而体验化学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科素质的提高。[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氯气的性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放映录像:一次大战中德国第一次使用氯气作为毒气,阻止英法联军的攻击。【激趣】氯气到底有什么样的性质,会使人中毒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以氯为代表的卤素的性质。【板演】 1、让学生写出氟、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介绍卤族元素的概念——最外层都有 7个电子和本章的学习任务。 3、说明本章的学习方法:重视化学实验;注意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存在、制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氯分子的结构示意图【板书】第一节氯气一、氯原子的结构和氯分子组成: 氯原子结构示意图氯分子结构示意图(以 CAI 课件展示) 【学生实验】观察氯气的颜色、状态、闻闻它的气味【学生实验】将一支充满氯气的小试管倒置于水槽中,观察现象。(所得溶液保留好,塞上胶塞,下节课备用) 【学生小结】氯气的物质性质如何? 【教师归纳、板书】二、氯气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新制氯水的颜色【强调】氯气的安全使用问题。【思考】从氯原子的最外层有 7个电子,可以推断其有哪些化学性质? (组织学生讨论,利用初中所学知识进行推断,并到练习本上,教师将学生推断结果写在黑板上) 【激趣】到底氯气的性质是不是这样呢?下面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证明! 【讨论】可以利用哪些实验来证明氯气的化学性质? (与氧气性质类似,易与金属、非金属反应) 【演示实验】 1、氯气与钠的反应【学生实验】 2、氯气与铜丝的反应(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写实验记录) 【思考】 1、氯气与铁反应时产物是什么?有什么现象? 2、由这些反应来看,氯气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 【归纳及板书】三、化学性质 1、与金属的反应 2Na +Cl2 ===== 2NaCl 2Cu +Cl2 ====== 2CuCl2 【演示实验】 1、氯气与氢气的反应: 【学生实验】 2、氯气与磷的反应(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写实验记录) 【讨论、归纳及板书】 2、与非金属的反应 H2+Cl2 ======= 2HCl 2P+3Cl2 ======= 2PCl3 (三氯化磷) PCl3 +Cl2 ======= PCl5 (五氯化磷) 【质疑】1、氯气在上述反应后生成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学设计——氯气(第一课时)13.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