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蕻良( 1912 ~1996 ),辽宁省昌图县人,先后毕业于南开和清华,学生时代即开始创作。他与萧军、萧红等人习惯上被称为“东北作家群”,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第一次把作家的心血与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不屈的人民、茂草、高粱,搅成一团, 以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的地方风格震动着人们的内心。他的《科尔沁旗草原》和晚年创作的巨著《曹雪芹》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当代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背景资料 1931 年9月 18 日晚 10 时 20 分,日本“关东军”将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一段路轨炸毁,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本军队。以此为借口,日军随即攻占沈阳,策划并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短短 3个多月,日军就侵占了我国东北全境。从此, 3000 万东北同胞经受了长达 14 年的殖民统治。“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这篇文章是作者在“九一八事变”过去整整十周年时写的,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深沉的爱国热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1941 年9月 18 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 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九一八纪念碑 1、通过反复朗读,感受文中饱满、深沉的爱国情感。 2 、学习作者采用的人称变化、呼告、排比等表现手法。学习目标炽痛嗥鸣谰语怪诞亘古默契辗着辘辘污秽镐头 chìháo lán dàn gèn qìniǎnlùlùhuìgǎo 热烈而深切。(野兽)大声嚎叫。没有根据的话。奇怪,古怪。远古。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肮脏的东西。刨土用的工具。预习检测概括每段大意?第一段(第一自然段):我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心为故乡热血沸腾。?第二段(第二自然段):故乡的美好生活领“我”魂牵梦绕, “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战斗牺牲。结构相同:都是先直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然后回忆,最后再直接抒情。内容上的相同点:都有对故乡的回忆和描述。内容上的不同点: 回忆中选取的景物不同。思想感情上的不同点:前者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激情赞美和深情怀念。后者它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但怀念中却暗含着忧伤与愤怒,由此,情感才能在后半段得以最强烈的喷发,面对土地发出自己坚强的誓言。课文两段有无异同? 第一段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产物?你认为有必要列举那么多吗?删去一半如何?
土地的誓言276015045-课件(PPT·精·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