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盈眉眼蕴深情眉眼深情
清人袁枚说:“作者情生文,斯读者文生情。”这就是说,文章首先应该在感情上吸引读者,征服读者。一则新闻标题,能否以真挚强烈的感情打感人,唤起读者的爱好,引发读者爱好,已成为衡量其艺术性高低的一个主要标志。而诗歌是文学中的,含蓄凝练,情感丰富,很轻易打感人感染人,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所以,在新闻标题的制作中适当地借鉴诗歌,不但能很好地表示新闻作品的内容和主旨,还能满足受众的审美心理需求,进而收到最好的宣传效果。
首先看看诗歌句子结构的改变在新闻标题写作中的艺术借鉴。诗歌尤其是古典诗歌不但包含着深刻的思想,蕴藉着深邃的意境,叙述精辟,富于哲理,而且文辞精美,清丽典雅。在新闻标题中化用诗歌,会使新闻标题别具一格,更具独创性和审美力度,大大增强新闻标题的修辞效果,使新闻标题词采斐然,情味兼备。比如2021年6月1 4日扬子晚报的一则消息标题是“望断天涯何处是春光”,此标题前一句化用宋・晏殊蝶恋花“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后一句化用宋・牛峤菩萨蛮“何处是辽阳,锦屏春昼长”。化用两首古诗词组合成一条当代新闻标题,评述中国队出征韩日足球世界杯,无疑给予了崭新的意蕴。凭高望远,苍沧茫茫,画面展示的是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让读者产生“此恨绵绵”之感。中国队即使这次能到世界杯赛场走上几圈,但它真正离世界杯有多远的距离,国人皆有数,这也是无数球迷心中最深的“痛”。标题典雅脱俗,意味深长,但境界阔大、悲壮,同时也表示了国人殷切的期望和无尽的感慨。1980年1 0月7日羊城晚报上发表的标题是“助人何须曾相识精神文明谱新歌”。此标题的前一句是从唐代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一句置换而来的。这首长诗的第三段,起首四句是:“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须曾相识。”现在,多用来比方有相同的遭遇,即使素不相识,偶然相遇,也很轻易引发相互的同情。羊城晚报这则新闻标题,概括了新闻的中心思想:偶然相遇,助人为乐。其实,有时也能够直接引用,给受众以新鲜的独创美。借用古诗表示了字面和言外的双重含义,清代文学家李调元雨村诗话称其为“借字寓义”。①
其次再看看诗歌词句句意的转换在新闻标题写作中的艺术借鉴。标题形象的新奇性,还表现在对诗歌句意的变换上。就是假如将诗句中的某个字词加以更换,或使之更切合文意,或使其给予新的含义,并进行改造,一样能够收到独特的效果。比如:1982年1 2月1 O日文汇报发表的一篇镇江饮食店热情待客的消息,标题是这么的:“春风熏得客人醉直把店家当自家(专题),镇江饮食店热情待客真个名不虚传(副题)”,主标题源于宋朝诗人林升题临安邸诗中的“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一句。编者对原诗句进行改造,用“春风”比方服务员的热情服务态度,很贴切,而且对仗工整,声情并茂,读起来琅琅上口,很好地表现了新闻的专题。也能够采取截取引用的手法,就是将诗词原句截取一个独立的意思入题,或和其它词语整合组成一个新的句式或题。或采取紧缩填补的方法,就是将原诗词的句子紧缩简化后加上一定成份组成新的句型作为标题。比如,1999年8月26日文学报发表的一则消息标题是“中国科幻小说:乍暖还寒难将息”,是紧缩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的词句而成。标题反应了中国科幻小说创作现实状况不容乐观,步履维艰的情景。另外,还能够摹仿诗词原句句式以引申其意
2021年盈盈眉眼蕴深情眉眼深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