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集中学习心得近日,聆听了合肥市音乐教研员徐莉老师关于音乐教学教法的讲座,受益匪浅。“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研究的热门课题,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研究正如火如荼,我也一直在为寻求更有效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积极努力地进行着探索与实践。一、实施活动教学策略音乐既是一门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又是一门语言艺术、情感艺术,音乐的美既要靠听、看、唱、舞、演、奏等各种艺术表现形式来再现与传递,又要靠人们运用这些音乐艺术表现形式参与音乐艺术活动来表现与感受。作为以培养未来音乐爱好者、欣赏者为主要目的的小学音乐教育,应该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真正“动”起来,不仅要动口动手,还要动脑动全身,让学生亲自参与模仿、游戏、竞赛等活动,培养自信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的能力,使学生能用音乐的艺术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到美的愉悦与情感的陶冶。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 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去体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而获得的认知是最有效最不易被遗忘的。 。英国教育家洛克这样说:“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情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把音乐与游戏结合起来,开展游戏教学是培养学生乐感和美感的一条有效途径。 3 、竞赛游戏。采用合理的“比一比”竞赛式的活动教学,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期待。教学中,我经常设计“比一比,看谁学得像”、“比一比,看谁学得快”、“比一比,看谁唱得好”、“比一比,看谁演得好”“比一比,看谁编得好”等环节,采取分小组、自由组合、个人表演等多种形式,进行“比一比”竞赛活动。二、实施全面关注策略小学音乐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管这些学生在沿海还是内地、城市还是农村、天赋好还是差,都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小学音乐教育应该充分重视每一位学生的自主和谐发展,包括有智力障碍或肢体障碍的学生在内,同样应该得到尊重和关爱,同样应该获得音乐艺术教育的公平权利,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体验学习音乐的喜悦。 1 、分层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已成为当今国际国内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课堂上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常常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基础差,相对说老师讲得太深,听不懂,没兴趣,所以干脆不听不学;二是学生已经会了的东西老师还说来说去,感到腻烦,不愿意听。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结合音乐学科的特点,做到“精讲活练”,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要了解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期望,给予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期待,在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分组时,可以有意识的根据学生性别、成绩、性格、能力等方面的相对差异,进行异质分组搭配,并且在小组活动设计上分层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并能体验成功。如,在教学歌曲创编表演这个环节时,我经常有意识的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确保每个小组里都能有一个“活跃分子”,对于那些“活跃分子”较多的小组,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仅要把歌曲唱好, 而且创编的动作尽量符合歌曲的需要,进行器乐伴奏的节奏也要富有变
集中学习心得2.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