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散文作者介绍?苏洵,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 1009 ),卒于英宗治平三年( 1066 )。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出生于一个“三世皆不显”的地主家庭。科举考试中的败者?苏洵二十七岁时,始发愤读书,一年多以后,去考进士,不中;又去考茂才异等亦不中。于是愤而烧毁以前所作文章,闭门读书,经过七、八年的努力, 终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此时苏洵已经绝意于功名,就亲自指导儿子读书,抓紧对他们的培养。古文创作上的名家?嘉祐元年( 1056 ),苏洵带领苏轼、苏辙进京考试。其文章受到翰林学士欧阳修的赞赏和宰相韩琦的延誉,被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后生学者都学其文以为师法。不久,苏轼、苏辙同时考中进士,亦以文学著称于时。因此,一时之间出现了“父子隐然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遂擅天下”(欧阳修《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并序》)的局面。父子隐然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遂擅天下眉山县三苏祠?后来宋仁宗召苏洵去舍人院赴试。苏洵已无意于通过科举之途进身,托词有病,未去应试。嘉祐五年( 1060 ),被任为秘书省的校书郎。后又改派他为霸州文安县(今河北文安县)主簿,和陈州项城县令姚薛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一百卷写成后,因病而亡,特赠光禄寺丞。享年五十八岁。谥“文安”。流传下来的著作有诗文集《嘉祐集》。嘉祐集宋刻本思想渊源?苏洵具有正统的儒家思想,又兼取法家和纵横之说。他关心政治,有志于世, 在许多议论文中,或以古鉴今,或直抒政见,论述治国用兵之道。他还分析当时积贫积弱的形势,揭示政治上的种种弊端,特别对朝廷屈辱退让的外交政策表示不满,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政治的主张,这些对其苏轼、苏辙政治观点的形成,都产生了一定影响。散文理论?他的散文主张主要有两点:一是提倡散文要“有为而作”,,反对“慕远而忽近,贵华而贱实”,“游谈以为高,枝词以为观美”的形式主义文风(苏轼《凫绎先生诗集序》)。二是偏重于强调文章的艺术技巧和独特风格,崇尚自然为文。
苏洵的散文-课件【PPT演示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