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微生物与外界环境
第四节微生物的变异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微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所谓遗传,系亲代与子代的相似性,它是物种存在的基础;所谓变异,是亲代与子代以及子代之间的不相似性,它是物种发展的基础。生物离开遗传和变异就没有进化。微生物的变异可以自发地发生,也可以人为地使之发生。由于微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改变发生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的变异,称为遗传性变异;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的,一般不遗传给后代的变异,称为非遗传性变异。
(一)常见的微生物变异现象
,可以发生形态的改变。如炭疽病猪咽喉部分离到的炭疽杆菌,多不呈现典型的竹节状排列,而是细长如丝状;慢性猪丹毒病猪心脏病变部的猪丹毒杆菌呈长丝状,都是细菌形态变异的实例。在实验室保存菌种,如不定期移植和通过易感动物接种,形态也会发生变异。
(1)荚膜变异有荚膜的细菌,在特定条件下,可能丧失其形成荚膜的能力,如炭疽杆菌在动物体内和特殊培养基上能形成荚膜,而在普通培养基上则不形成荚膜,当将其通过易感动物机体时,便可完全地或部分地恢复形成荚膜的能力。由于荚膜是致病菌的毒力因素之一,又是一种抗原物质,所以荚膜的丧失,必然导致病原菌毒力和抗原性的改变。
(2)鞭毛变异有鞭毛的细菌在某种条件下,可以失去鞭毛。%~%石炭酸的琼脂培养基上,可失去形成鞭毛的能力。细菌失去了鞭毛,亦就丧失了运动力和鞭毛抗原。
(3)芽孢变异能形成芽孢的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可丧失形成芽孢的能力。如巴斯德培养强毒炭疽杆菌于43℃条件下,结果育成了不形成芽孢的菌株。
,即光滑型(S型)和粗糙型(R型)。S型菌落一般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R型菌落的表面粗糙、干而有皱纹、边缘不整齐。细菌的菌落在一定条件下从光滑型变为粗糙型时,称S→R变异。S→R变异时,细菌的毒力、生化反应、抗原性等也随之改变。在正常情况下,较少出现R→S的回归变异。
。让病原微生物连续通过易感动物,可使其毒力增强。将病原微生物长期培养于不适宜的环境中(如培养于含化学物质的培养基或高温下)或反复通过非易感动物时,可使其毒力减弱,这种毒力减弱的菌株或毒株可用于疫苗的制造。如炭疽芽孢苗、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等都是利用毒力减弱的菌株或毒株制造
第三节 微生物的变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