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与压力应对的评估
1
完整版课件
压力的定义
心理行为学中的压力是指内外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用于机体时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压力是机体对刺激的反应状态,而不是刺激本身。压力存在于所有的个体,对其成长和发展起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
2
完整版课件
压力源
压力源(也称应激源),是指那些能引起机体稳态失调并唤起适应反应的环境事件与情境。
3
完整版课件
生活中压力源是大量的,因此有各种分类方法,从现代人类的心理社会因素看,主要有重大的应激性生活事件、日常生活困扰及环境因素等。例如饥饿、疼痛、疲劳、手术和外伤、内分泌失调、衰老等机体生理功能失调或组织结构残缺等生理因素;焦虑、恐惧、孤独、无助、缺乏自信等心理因素;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的突然变故以及社会环境的意外与持续变动等,都是人类所遇到的压力源。
4
完整版课件
压力反应为压力源引起的机体的非特异性适应反应。一般的压力反应可分为躯体性、心理性及行为性三方面。
压力反应
5
完整版课件
1.躯体性反应
Selye的一般适应综合征(GAS)包括警觉期、抵抗期及衰竭期。首先是警觉期,机体的防御系统被唤醒,肾上腺皮质增大,激素分泌增加,可出现呼吸、心率、血压、肌张力、尿量、感觉等的变化。不久个体进入抵抗期,机体试图尽量减少压力源所造成的不良反应,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旺盛。如果全力冲击应激失败且应激持续,则机体就进入衰竭期,此时机体的消耗增加,对疾病的易感性就增强。
6
完整版课件
2.心理性反应
当机体处于紧张状态时,会激起不同程度的情绪活动,如喜、怒、哀、乐、忧、思、恐等。应激时的认知能力降低是一种典型的表现,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思维、想象力减退。
7
完整版课件
3.行为性反应
面部表情、体势语言都可以作为应激体验信息传送者。如来回走动、离家、辞职、甚至自杀等。
8
完整版课件
压力应对
压力应对是指个体的内部或外部特定的需求难以满足或超出个体所能承担的范围时,个体采用持续性的认知和行为改变来处理这一特定需求的过程。即应用行为或认知的方法,努力处理环境与人内部之间的需求,解决两者之间的冲突,包括评价压力的意义,控制或改变压力的环境,解决或消除问题,或缓解由于压力而出现的情绪反应。应对方式包括采取积极行动、回避、任其自然、寻求信息及帮助、应用心理防御机制等。
9
完整版课件
应对资源
①生理资源,即身体的健康状况,如健康及良好的功能状态;
②心理资源,分三个方面,一是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二是个体特质,三是控制感,如个人的生活士气、信仰及价值观、进行人际沟通及表达的能力;
③社会资源,包括经济地位、社会支持及情绪支持,如利用金钱、设备、服务、商品等经济社会情感支持,增加应对能力,减少对威胁的恐惧和不确定感。
10
完整版课件
压力和压力应对的评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