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
-对持有长期债券的风险抵补要求过低是目前长期固定收益债券价格不断攀升、收益率持续下降、收益率曲线日益平坦的真正内涵
-长期固定债券价格的持续走高是由特定的资金格局和投机心理共同演绎的结果
-四月份以来,中央银行突然改变了原有的公开市场操作方式,这种政策信号应该引起市场参与者的注意
-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系统性风险,投资人应加强对市场风险的认识和防范,减少投机;债券市场应尽快推出新产品 ,增加避险工具;发行主体合理布局发行债券的期限
自去年6月6日,财政部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第一个期限超过10年的固定收益债券以来,财政部和国家开发银行又陆续发行了期限为20年和30年的长期固定收益债券。伴随着央行的进一步降息和未来低通货膨胀的预期,长期固定债券一路攀升。特别是今年2月21日央行实施第八次降息后,长期固定收益债券在一级发行市场和二级交易市场中交相呼应,发行票面利率和二级市场收益率持续走低,债券价格迅猛上扬。据统计,债券市场的总体收益超过6%。以国家开发银行去年发行的30年金融债为例,4月初的价格是111元,5月份的最高价是125元,%。今年,在股票市场低迷的同时,长期固定收益债券市场吸引了众多金融机构的目光,有些金融机构由于及时持有,获利颇丰;有些机构由于没有买进而后悔不迭。
由于长期固定收益债券在我国年轻的债券市场是新生事物,如何看待长期债券市场的现状、分析成因、探究风险,是市场参与者普遍关心的课题。
一、市场状况和特点分析
(一)收益率曲线平坦化
我们比较降息前一个月与目前国债的利率期限结构的变化,从中不难看出,在债券收益率整体下行的过程中,呈现出以下明显的特点:
1、收益率曲线非平行移动,收益率的降幅随期限的延长而扩大,因而导致的长期债券价格的变动更是大大超过短期债券的幅度。
2、利率的期限差异逐渐减小,收益率曲线变得异常平坦。实际上通过对各期限的比较以及同期限的券种的比较还可以看出内部收益率差异的流动性因素、税收因素的影响,由于与本文的主要论题相关性不强,这里予以忽略,不影响分析过程和结果。
比较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收益率曲线,可以发现:我较美坦得多,与日本相比除在绝对水平上高外,曲率甚至比陷入严重经济衰退中的日本还要平坦。
(二)收益率曲线透出的不解信息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伴随着债券市场在主要西方国家的发展,国外的学术界和债券业界对收益率曲线和利率期限结构进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业界的实际操作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使收益率曲线和利率期限结构在货币当局判断未来经济和金融走势、实施货币政策的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尽管这些运用的基本前提是固定收益率市场的充分发展,它的深度、广度和流动性都处于较高的水平,现实的中国债券市场与这些标准显然还存在较大差距,但是运用固定收益研究的一些基本理论分析我国债券市场,可以看出我们市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未来发展的端倪。
按照一般理论,平坦的国债收益率曲线,特别是当长期和短期利率都处于绝对低水平上,预示着该国的经济即将步入或正在经济萧条的运行轨道中。但是结合中国经济近二十年来的高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在世界经济经历了亚洲金
长期国债收益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