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竹影的说课稿
【教材简析】
《竹影》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是艺术大师丰子恺先生散文作品中一篇内涵深刻、耐人寻味的佳作。文章描写了作者幼年时与小伙伴们在月下画竹影的有趣游戏及对中国画的认识,充满了童真、童趣,揭示出艺术和美常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主旨。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是教学的重点;领会艺术和美常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主旨是教学的难点。
【目标定位】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我确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学会在生活中去发现、创造美;认识到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根据教材的知识构建特点和七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问的特点,确立知识与能力目标: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提高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我确立的过程和方法目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理念】
创造性地学习运用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求知欲。有机渗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学习语文,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并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和感悟,鼓励他们有创意地表达,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结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验课题,展开轻负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研究,构建师生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逐步形成师生同学,质疑释难,分享体验的教学风格。
【学习过程】
一、自然导入
师:今天,由我和大家共同学习第18课丰子恺的《竹影》。
1、揭示学习目标:
⑴ 能说出课文的主要情节。
⑵ 理解课文描写所表现的童真童趣。
2、先学后教:
引导学生进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式学习,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
⑴ 轮流诵读课文,自主学习,积累生字词。
设计意图:朗读是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对话最直接的方式。轮流诵读,自主学习,积累生字词,夯实基础。
⑵ 速读课文,自主合作,概述主要情节。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圈点批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充分利用语文学习资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 的好习惯。循序渐进,为品读课文、合作学习做好铺垫.
⑶ 品读课文,合作学习,理解童真童趣。
设计意图:在合作交流中,让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 产生更多的火。当学生有了心得之后,读相关的语段就会感情充沛,评述就会更准确。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和评述应及时予以鼓励、评价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作必要的补充和归纳,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4、当堂训练:
课堂作业(出示投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让我们相互交流;如果你有什么新的体验,请说出来,让我们一起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大家的探究学习,触发学生的灵感, 说出自己最真实最深切的体验,让学生学有所得。发挥语文教材的例子作用,向生活延伸.
关于竹影的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