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1年背道而驰殊途同归并村和强组:是背道而驰还是殊途同归.docx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背道而驰殊途同归并村和强组:是背道而驰还是殊途同归
行政村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对于贵州这么基础设施滞后、信息闭塞、山高坡陡、居住分散、农业生产落后的农业省份来说,怎样合理设置村级区域,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引领农民向小康之路前进,对于统筹城镇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含有主要意义。
  并村:发展农村经济的内生性需求
  2021年初,针对村一级存在管理能力弱、规模小、运转成本高等问题,余庆县首先试水“并村”工作,将全县177个村整合为66个,不但当年为群众减负90多万元,还推进了农村的各项工作。以后,余庆县的做珐在全省部分地方推广,以遵义市在并村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最为突出。以湄潭县为例,从2021年到2021年村数由369个减至118个,组数由3201个减至993个。该县基层组织建立了以两增两减三在村(增加村干部酬劳、增加下派干部人数,降低村民组数、降低村脱产干部数,村干部吃住在村、工作在村、考评在村)为关键内容的村级管理体制改革,其亮点之一就是建立和完善农村干部尤其是村干部的选拔任用、教育培训、保障激励等工作机制,从机关、机关拓宽干部选任渠道,努力培养一支适应新时期农村工作需要的农村干部队伍,直接负担下派村的政权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各方面责任。湄潭县委还出台文件要求,凡选派到村任职的机关干部,其以后拟提拔为多镇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的,标准上要有3年以上驻村工作经历。
  截至2021年底,除贵阳市、安顺市没有开展并村工作外,全省约50余个县(市、区)开展了这项工作,村委会从2021g的25756个减至2021年的18091个,减幅%,少数县的减幅达二分之一以上。
  经过并村,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的方针政策得到立即的落实和落实。提升了村干部的待遇,办公效率得到改善。尤其是在包括多个村的公益事业方面,如机耕道、小型水利设施使用方面的问题更易协调处理。村的规模扩大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空间变大了,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来发展经济的能力变强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路子变广了。从加强管理、缩减管理成本的角度来看,效果尤其不错。不过因为管理的幅度加大,管理难度也随之加大。因为工作方法和方法的转变,消化老问题,处理新问题,依然是值得关注的焦点。
  一是地缘心理尚待认同。因为以前的村组关键是依据自然村寨划定,在长久的生活、生产中奠定的“熟人社会”含有一定的排她性,群众对新并村组缺乏地缘认同。二是乡村债务消化困难。原来的村组之间土地、山林等资源丰歉不均,债务和集体经济也不尽均衡,合并后的村组采取“一村多制”的方法维持旧的格局,造成了相继的部分工作难以开展。三是民选干部心忧养老。民选村干部的酬劳尽管大幅提升,但对于脱产工作来说依然欠低,因坐班疏于农事,将极大地降低家庭收入,想到养老的事忧心忡忡。四是山高路远办事不便。找“靠山”是贵州很多农民的居住传统。当行政区划范围扩大后,因路途遥远、地形崎岖加上交通不便,部分群众到村办事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五是村级事务力不从心。因为人数和管辖面积成倍增加,村级事务决议难以达成一致。比较突出的是,县对上级安排的“xx村村通”工程(工作),就比较轻易完成,不过村内部的通达率、人均占有量或人均效益普遍较低。
  强组:着力民主管理的本土化探

2021年背道而驰殊途同归并村和强组:是背道而驰还是殊途同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业精于勤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1-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