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递,桃花源里梦千年|西递
皖南古村西递,一个缠绵的名字,一片蕴藉的土地,一座东南近海文明的后花园,一段繁丽和沉寂的历史。当我漫步在这块含有950余年历史的神奇土地上,扑面而来的是那浓郁芬芳的文化气息和独具魅力的古建风姿。西递保留之完整,几乎让人相信数百年来时间不曾前行。
印象:恍若隔世
西递坐落于黄山南麓黟县城东8公里处。它建于北宋皇祐年间,作为世界级文化遗产,完好地保留着一百多座经典的徽派民居建筑,被誉为“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 西递早期曾是古代一处驿站,名曰铺递所。据新安名族志记载,其地罗峰交其前,阳尖障其后,石狮盘其北,天马霭其南,中有一水围绕,不之东而之西,故名“西递”。
极目远眺,西递古村落尽收眼底。在连绵的山峦、蓝天白云的掩映下,白壁黑瓦、马字形墙头屹然撑起远逝的历史风貌,古村落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整个西递古村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00米,呈船形藏于皖南的群山丛中,鳞次栉比的徽派民居,布局规整,建筑典雅。村口的天马山上,松树和杉树葱郁茂盛,山下池塘波光粼粼,村里的百亩良田在山脚依次展开。正是孟浩然古诗所描写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么一个平静祥和的村落,在那绿水青山的环境中,显得很友好自然,每一处景色全部能够入画,每一方人文全部能够成书。
走进西递村,仿佛步入了一座“漏窗的殿堂”,溪水从檐下墙脚处潺潺流过,轻轻搅动着调和着日影的深沉和瑰丽;精雕细镂的门罩,画栋雕梁,匠心各具,巧夺天工;双角微微翘起的屋檐,叠瓦片铺成的屋顶,青黄色的石墙,爬到屋脚的青苔,让你好像经过时间隧道又回到了那遥远的明清时代。村中的路面用青石板铺就,经过多年风雨的洗礼,已经被磨得光滑可鉴;高墙深巷耸立村中,巷弄挺多,但巷巷相通,弄弄相连,窄窄的巷道清洁湿润,穿行其间如入迷宫奇境。
想当年,日行八百的骏马从这西风古道上奔驰而过,在这里作短暂停留后再绝尘而去,那是怎样一个情景。现在站在村口,在这个时间的节点上,只能遥想远去的宋元明清那些烟雨朦胧的岁月。
牌坊:独享恩荣
西递村有两溪,这里的溪水“不之东而之西”。 前边溪和后边溪在西递村口汇聚成一个浅塘——月湖。旁边的广场上耸立着西递唯一保留完好的高大石雕牌坊——胡文光牌坊。牌坊高12米,宽约10米,通体采取不易风化的“黟县青”大理石,这是一座功德牌坊,上书“登嘉靖已卯科朝列大夫胡文光”和“登嘉靖乙卯科奉直大夫胡文光”,和“荆藩首相”和“胶州刺史”等字。胡文光曾任万载县县令,后官至荆州王府长史,她的善事和功德,深受百姓拥护,遂自发出资修建此牌坊,最上边高悬“恩荣”二字,是皇帝所题。历史上西递曾有13座牌坊,大多是旌表孝悌贞节的,而直接由皇帝恩准敕建的牌坊可能独此一座。
说起这牌坊,和通常的牌坊还真不一样。通常牌坊,大全部四柱朝天,谓之“冲天柱式”,而这座牌坊有5个层次的楼阁,叫“楼阁式”,因此亦称之为“牌楼”。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石柱两侧,雕凿的石狮栩栩如生,前爪朝下倒伏,龇牙咧嘴作欲扑状,威风凛凛,精巧之中又增加了牌坊的稳定性。听说,胡文光是文曲星下凡,因此乡亲们建这牌坊时,全部是以36这一吉数设计。楼高三丈六,四个楼层、九个门洞,暗合三十六;飞檐鳌鱼六双,配底座六只狮子,也暗合三十六。唯有牌楼上的三十二只花盘,和此不合。听说当初设计时
2021年西递,桃花源里梦千年-西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