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秋”的诗文
故都秋优秀课件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登 高》
悲凉
故都秋优秀课件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霖》
凄苦
故都秋优秀课件
碧云天,黄叶地,
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
悲伤
故都秋优秀课件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辽阔
故都秋优秀课件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壮美
故都秋优秀课件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壮丽
故都秋优秀课件
故 都 的 秋
郁 达 夫
故都秋优秀课件
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熟读唐宋诗词和小说杂剧。
1913年赴日本留学,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发起成立创造社,同年7月第一部小说集《沉沦》问世,产生很大影响。1923年发表《春风沉醉的晚上》。1923~1926年先后在北大、武昌师大、广东大学任教。1930年参与成立“左联”,1932年12月发表《迟桂花》,1933年移居杭州后写了不少山水游记和诗词,1935年发表《出奔》,抗战爆发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流亡南洋,坚持抗战。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
郁达夫的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
故都秋优秀课件
背景
1933年至1936年,郁达夫受白色恐怖的威胁,由上海迁居杭州。这一阶段是他思想最为消沉的时期。由于对革命的深切失望而产生了消极情绪,他企图在理想的世外桃源里慰藉自己痛苦的灵魂。他花了很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
1937年7月,郁达夫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后来写下了这篇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故都秋优秀课件
故都秋优秀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