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粤剧-课件(PPT·精·选).ppt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2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粤剧是融汇明清以来流入广东的海盐、弋阳、昆山、梆子等诸腔并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间音乐所形成的以梆子(京剧称西皮)、二黄为主的我国南方一大剧种。粤剧源自南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使广州人更容易明白。粤剧名列于 2006 年5 月 20 日公布的第一批 518 项级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 2009 年9月 30 日,粤剧获联合国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舞台美术风格近乎写意。布景简单,剧中规定情境,主要靠虚拟的表演程式来显示,不能表明时,就用牌子写上“河边”、“高山”等文字说明。在城市演出的“省港大班”吸收了话剧、歌剧和电影的部分艺术营养,在反映当代生活,使表演更富于生活气息等方面都颇有改进。从电影、话剧中借鉴和吸收表演技巧,形成自由灵活、通俗而细腻、偏重写实的表演风格,布景运用画幅为主的软景,又采用灯光和硬片真景,服装、化妆华美奇巧。后来发展到用机关布景、胶片服装、头盔和道具安装电灯等。唱法上改“假声”为“平喉”(真声),用广州方言演唱。男的唱得比较平稳、低沉,有时略带沙哑;女的唱得非常细腻而又圆润。?粤剧源自南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 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使广州人更容易明白。?清雍正五年间,北京名伶张五,人称摊手五,因躲避清迁的追捕,化装易服逃亡来粤,寄居于佛山镇大基尾以京剧昆曲教授红船子弟(粤伶以红船为交通工具, “红船子弟”便成为粤剧艺人的代称),建立“琼花会馆”,是粤剧界最早的戏行组织,佛山遂被称为粤剧的故乡。其时佛山多迎神赛会,逢神诞必要上演粤剧,清代有一首竹枝词描写了这一盛况: “梨园歌舞赛繁华,一带红船泊晚沙,但到年年天贶年,万人围住看琼花”。?粤剧的名称,虽在清光绪年间才出现,但其源流却可以追溯到四百多年前的明代中叶。建国以前的三十年间,粤剧基本上分为“省港大班”与“过山班”(或称“落乡班”)两大派系。“封仔封王”的李文茂,是世界戏剧史上绝无仅有的由艺人成为农民起义领袖。首任粤剧“八和会馆”会首的邝新华,不但是“同治中兴”的代表,也是著名的文武老生,演过《苏武牧羊》《太白和番》《李密陈情》等名剧。清末民初之交,更是群星闪耀,名伶辈出,如千里驹、肖丽湘、小生聪、周玲利、李雪芳等等,俱皆驰名于海内外。千里驹有“花旦王”之称,李雪芳则被康有为誉为“南雪北梅”,与梅兰芳并提。三十年代在粤剧史上称为“薛马争雄”的时代,薛觉先接近京剧风格,表演技巧比较全面,生旦净丑无所不能,有“万能老倌”的绰号,但以演小生出色,代表性剧目有《胡不归》等四大悲剧的马师以丑角取胜。他在以“孤寒种”(吝啬鬼)为主角的组剧中,尽情揭露封建财主资本家的丑态, 有莫里哀之风。不但在两广、港澳和东南亚等地, 为广大观众所倾倒,在美国多年,也深受欢迎。明朝?广东本地戏班早期活动的中心在佛山。 1658 年(清朝顺治十五年) 在灵应祠祖庙前建华封戏台,台上演戏鼓桌什物俱全。公元 1661 年~ 1722 年(康熙年间)改名为万福台,是广东现存最华丽精巧、岭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古戏台,见证粤剧发展历史。戏台分前后两部分,前台以金漆木雕为布景,具有强烈的舞台效果。整个万福台还采用拱型结构,无论站何处,所能听到的音质基本相同。?公元 1735 年~ 1795 年(清朝乾隆年间),广东一带比较安定,商贸发达。佛山更是商帮荟萃,因此娱乐要求而更加兴旺,吸引百多个外省戏班来广东演出。这些外江班主要来自江西、湖南、安徽、姑苏等地。他们于公元 1759 年(清朝乾隆二十四年)合作在广州创建“粤省外江梨园会馆”。而本地班在他们的集中地-佛山成立了“伶人报赛之所”的戏班同业组织——琼花会馆。另外粤西“下四府”(指高州、雷州、廉州、琼州四府)的演戏活动都很频繁,每年的关帝、天妃、冼夫人一类神诞,均有“演戏迎神”的习俗。社会组织?公元 1368 年~ 1644 年(明朝期间),由于粤剧在广东佛山越来越盛行,为了方便联络和安排与班主订立合约,负责筹办粤剧的艺人便集合起来成立琼花会馆。后来,清朝咸丰年间,由李从善老先生在黄沙同吉大街建立了同类组织吉庆公所。到了公元 1889 年(清朝光绪十五年)在广州建立一个有规模的著名粤剧组织--八和会馆(八和是德和、永和、兆和、新和、福和、慎和、普和、合和等共八个堂组成)。随着粤剧在东南亚各地普及,粤剧组织相继出现,有新加坡的庆维新和吉隆坡的普长春。?20世纪初(清朝末年),中国

粤剧-课件(PPT·精·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idoc4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5-29